我校自建校以来,狠抓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自创课程为主体的“三课一体”课程体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参与下,我校综合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立足学生、立足学校、立足社会,以“师生共进”为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我校综合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开发体系,形成了学校课程的特色,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亲近渭水”综合课程——基于一个主题下的“总分式”综合课程

开发情况:已初步建立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侧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渭水之滨,靠近咸阳帝都,紧邻五陵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我校学生学习和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据此我校开发了由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化学、政治等多个学科参与的“亲近渭水”综合课程。该课程开发以来,先后进行了30多次校外考察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实地考察、采集数据、实验等方法获得了一系列第一手资料,并形成了参考资料汇编、调查报告、小论文、感想、综合课程校本教材等一系列初步成果。

开展探究的领域:渭水文化与中国文学(语文)、渭水的污染与治理(化学)、渭河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渭河的生态变迁及环境保护(生物、地理)、渭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地理、历史)、周秦汉唐与渭水(历史)等。目前配合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渭水周边生物多样性调研》(张芳芳)、《趣味考古(陕西)》(田刘琳)、《秦汉风云人物》(路静、王青)、《秦的崛起》(易育川)、《诗经里的世界——诗经与陕西》(田远)、《化学实验探究》(仇佳莹)等。

二、“陕西前沿科学”系列综合课程——多个主题围绕的“分总式”综合课程

开发情况:处在初步开发阶段。

侧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开发背景:陕西的航天、军工、农业生物技术等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以“陕西前沿科学”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理论为支撑,探究空间科学、物理光电、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等前沿科学。

本课程主要拟由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组参与开发。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和时代需求,探究前沿科学的意识和学习前沿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深入探究。本课程需充分利用西安周边的重点企业、大学资源等来开展课程。

拟开展探究的领域:陕西与中国航天技术、农业与国家安全、空间技术等。目前尝试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探秘光学》(刘旭阳)、《走进奇妙的生物实验室》(庞晓亮)等。

三、建模综合课程——杂糅型综合课程

开发情况:处在初步开发阶段。

侧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拟开展的研究领域:数学建模、3D建模、物理建模。

本课程主要由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组开发建设。尝试开设系统建模对于开拓学生视野、积极探究前沿科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尝试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李柏松老师的《数学建模》课程、张锋老师的《机械原理研究》课程。

四、综合课程开发实践的反思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跨学科课堂教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四个学科老师共上一堂课,围绕《五陵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跨学科展示。通过此次课堂展示,今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应该是各学科的有机融合,而不是学科拼盘;是消除学科界限思维,而不是消除学科痕迹。单科授课强调的是“深度”和“精度”,而综合课程强调的是“广度”和“高度”。

2.综合课程的开发中组建开发团队尤其重要。综合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课程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实践中的组织和整合能力、广博的知识基础、与时俱进的时代视野等。

3.综合课程应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综合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规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很难应对综合课程繁杂的任务,尤其是大量的实践活动等。在综合课程尚未成为主流课程学习方式时,可以将其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推行。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