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指的是思维者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事物形成的反应,判断和处理事物的方式。对教师而言,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的思维方式还制约着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培养教师科学的教学思维,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可是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存在主观性强、逻辑性欠缺的情况,在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中,教师的不良思维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化解呢?

1、教育者不能正确处理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一些教育者在管理学生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而不应该单纯地为了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并不是一回事。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而只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对学生自觉性形成的破坏。比如,学生上课偷偷玩玩具或者吃东西,教师往往会没收学生的东西,但是这样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吗?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没收孩子的玩具或零食,固然在当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孩子就此失去了一次自我管理的机会,如果教师提醒孩子自己收起来,会让他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有所成长。

用长效合理的管理来促进和提高教育是正确的,如若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当作管理,则是不恰当的。在教育中,管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育决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

2.教育者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在教育思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学生展现着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我们常说到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语言行为是受到大脑思维方式的指挥。有时候有些学生在和老师发生冲突时,容易在语言上强词夺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容易失去控制,便以老师的权威在言语上压制学生。但这种没有准备的仗,结果有时会败得很惨。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刚一走进课堂,发现一名学生没有坐在座位上,反而在教室跑来跑去,大呼小叫。顿时老师火冒三丈,大吼一声:“出去!”全班同学都被老师的怒气震住了。可是那名学生却一声不吭地坐回自己的座位,一动不动地盯着老师说:“不。”老师一时下不来台,却又无可奈何。教育学生会遇到很多此类的突发状况,如果没有相应的策略,很难“打胜仗”。遇到这类问题,也反映出教师的思维方式在语言方面有欠缺,与学生沟通方式的不同,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维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种与学生沟通的思维方式在教师对情绪的掌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这种情绪下能克制自己的语言,稳住情绪,冷静思考,寻找更为合适的语言来沟通处理,结果可能更积极乐观。赞可夫曾说:“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想一下,你是老师。”

3.教育者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教师的思维能力既不是专业知识,又不属于专业技能,但是它却能支配教师的语言行为,所以教师的思维能力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而且至关重要。而今处在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全面引领的新时代,各种交流方式的改变不断冲击着教育人的传统思维,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以科学精神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精神,掌握一套规范的专业技术作为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的桥梁,为的是把教师所储备的专业知识有效合理地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去培养,去形成。最终教育者在领会了教育科学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思维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思考习惯,并不是一味的完全搞理论就能运用合适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其实是人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是不知不觉的,改变起来很困难。目前多数教师的思维方式问题很大,主观性强,思维混乱,逻辑性欠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努力,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要求每一位教育人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使之与现代化的教育相适应。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