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学生构建易于自主接受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有效应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高职院校基于互联网组织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促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据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课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关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编号:18XHGZ-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状

笔者以A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男生占40%,女生占60%;学生专业主要包含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机电一体化等。本次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5份,有效率为96.1%。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结果

在问卷中,包含三个预定选项,即红歌比赛、红色文化演讲、红色遗址游览,并设置了补充填写的开放形式,其中,约有67%的学生未进行补充填写;约有86%的学生没有就“红色文化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进行补充填写。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面临的挑战

1.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反应冷淡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精神文化多元的时代,他们远离战争,体会不到生活资源匮乏的困苦,甚至不认为红色文化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主要来自课堂和网络,并未系统掌握红色文化知识。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离他们很远,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低,以至于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冷漠。同时,外来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红色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及价值观的培养。

2.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

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缺乏深入探究,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学生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实践,处于被动接收的信息状态,未能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其无法感悟和认知红色文化的深层价值。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教学形式仍以口头传输为主,单一乏味,课堂氛围较差。教师一直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引进实际案例,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此教学模式产生抵触情绪。部分学生认为思政类公共课只要及格即可,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学习看作是任务,而非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如此,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践教育模式太过单一

高职院校因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匮乏等客观原因,直接阻碍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一些高职院校尽管组织学生去革命纪念馆、根据地参观,游览红色旧址与遗迹,但是次数较少,且学习过程中只有内容,没有注重学习过程,学生根本没有将红色文化内涵与自身思维切实融合。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很少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平台只有课堂,并未充分发挥网络、实践基地等平台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

1.能够满足学生精神需求

红色文化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战火纷争中构建的先进文化,有利于督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些素质是他们急需的。通过深入探究和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能够在红色文化中进一步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从而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和热情,这些将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精神食粮。

2.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红色文化衍生于我国动荡不安的纷争时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具备教化育人的良好作用。在红色文化中有大量积极正向的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变原有的不健康思想,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使其深刻理解社会利益的重要性,主动放弃利己主义,为社会大众的利益作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3.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科学的教育服务,进而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多元的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中包含我国的革命事迹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进程,还包括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明显的教化作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深层了解我国民族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人生标杆,避免其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确保其思想始终保持端正。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方式

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

要想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就必须有效整合红色文化,构建专业教师团队,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形式,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在政治历史教研小组中,组长可以带领思政、历史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去聆听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学习相关业务,带领全体教师申报课题,逐步构建专业研究队伍。教师对于红色文化的掌握水平、研究能力与授课水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对此,教师应积极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能力,进而为推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红色文化理论教学的一种课外延伸,也是深化红色文化理论认知的最佳方式。实践教学的方式各样,如组织学生在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督促学生在节假日去红色基地进行义务讲解。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合理布置行之有效的学习任务,如明确要求学生到革命陈列馆进行相关红色文化的知识传播。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积极学习,自觉、主动地深入探究红色文化,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

3.营造和谐的红色文化校园氛围

当前,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化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使得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大大降低。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红色文化校园氛围,加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比如,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红歌竞赛,或者以舞台剧的方式演绎红色文化相关故事。每逢特殊节日时,学校还可以进行红色文化演讲与辩论赛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红色文化氛围,扩展红色文化的宣传途径。

4.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

(1)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

由于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对此,高职院校应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审美需求,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的时尚化与大众化。通过优秀的红色经典影视、歌曲、网络游戏等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使红色文化成为高品质的潮流文化。

(2)建设红色文化网络课堂

红色文化网络课堂,即把红色文化的文字与图片等进行技术加工,通过数字化处理,制作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情境交融的信息资源,以此增强红色文化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使他们沉浸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影响。

(3)借助互联网组织主题活动

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大学生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协会等社团组织,要鼓励各团队开发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从活动设计、发布、宣传等各个环节全面感受红色文化的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把革命事迹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典型,纳入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中,促使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时代特征,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深切感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5.强化红色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准确了解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传承并发扬光大红色文化,掌控社会舆论导向,坚决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思想侵蚀,防止大学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创造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网络舆论氛围。思政教师应通过科学理论、正向舆论、优秀作品等引导大学生,促使红色文化占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2)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的技术

当前,许多学校都通过互联网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师熟练运用互联网,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主动更新观念,适应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适时转变角色,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能力,学会通过互联网与学生交流互动。同时,教师还要熟知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保证自身良好的网络道德水平,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结 语

在我国文化中,红色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革命时代,红色文化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载体,至今依旧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深层挖掘红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还要积极探索各种措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将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俊:《新时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9期,第90-92页。

[2]冯超:《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新西部》2017年第4期,第128-129页。

[3]李峨:《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第77期,第136页。

[4]李红英:《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