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叉健身作为新兴的健身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本文对交叉健身进入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期为高校交叉健身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交叉健身 体育课程 可行性分析

研究背景

交叉健身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知名健身教练Greg Glassman首创。从2000年发展至今,相关的技术动作已经非常成熟,是当前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训练模式。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身体外形的构建与重塑并非交叉健身的重点,交叉健身更注重对个人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交叉健身的训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以负重为主的多组数训练、无间歇式的爆发力动作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显著提升与改善锻炼者的体能与体质。交叉健身能够使训练者多个方面得到提升与改善,例如力量、呼吸耐力、身体平衡、瞬间爆发力等,相关研究表明,交叉健身模式可以显著增强人类十种综合素质,所以交叉健身又被称为“全面强健”,一些实验证明,采用此种健身模式可以重塑健康肌体,使人们能够参加更多的活动。

笔者于2018年赴丹麦葛莱体育学院系统学习了交叉健身,了解到近几年在欧美国家交叉健身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新颖且具有运动乐趣的运动之中,但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能否将其引入高校是十分值得我们分析与探讨的。

交叉健身的特点

1.团队性

交叉健身强调的是一种社区文化,它是区别于传统常规健身模式的,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所有的参训人员都聚集在一起,共同体验与分享相关的健身动作与健身要领,相互之间互相鼓励与扶持,这能显著增强彼此的情感体验。全球各地已有成千上万爱好者跟随官网上的健身计划进行训练,爱好者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训练视频。

2.普适性

交叉健身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普适性,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过程中几乎不受任何健身场地或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场地方面:交叉健身对场地几乎没有要求,室内、室外、训练场馆等地方都可以进行系统完整科学的训练;器材方面: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比较常见的负重物品加强自身的力量锻炼,同时也可以利用健身器材等强化一下,例如杠铃、壶铃等;职业方面:任何人群都可以参加训练,例如警察、学生、普通民众等,即使那些体质比较弱的人群,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完整训练显著增强自身体能与改善体质,交叉健身训练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实用性

交叉健身主要以躯干运动为基础,然后进行复合动作训练,是一种从核心到末端的肌肉收缩训练,是一种将大重量在长距离上快速移动的能力。包括拉、提等比较常规的健身动作,且需要对该动作进行重复操练。

4.高效性

交叉健身采用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训练强度是一个独立的变量,与训练内容的适应性相关,可以定义为训练过程中的功率,运动生理学家认为,高强度的全身练习对于实用体能的增强与健身水平的提高要强于只能改善肌肉外观的孤立肌肉练习[1]。

5.丰富性

交叉健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训练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并非专攻某一项体育运动或单项素质的锻炼,它能够将体操、举重等多个项目结合起来,然后再根据健身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健身者需求的训练课程。

高校开设交叉健身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国青少年应该更加注重身体的强健,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强,勇攀高峰。国务院党组成员刘延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中指出,各个机构与部门必须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对具体的教学课程等内容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2]。

在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只重视学业发展,忽略自身的体质和体能,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顺应时代变革,更新教学内容,将交叉健身引入高校课堂,使广大青年学生受益并带动全民健身,这也符合了全民健身及教育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2.场地与器材

具体训练过程中,交叉健身训练模式对场地、器材等要求不是很高,交叉健身训练可使用少量器材或者完全不使用器材就可以进行训练。一般交叉健身练习中所涉及的自由器械包括药球、跳箱、壶铃、杠铃等[3],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固定限制,操作比较简单,相关的成本费用也非常低,我们甚至可以利用其他日常物品进行锻炼。因此,我国各大高校既有的训练场地及训练器材完全能够满足交叉健身课程的开设标准与要求。

3.师资优势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基地,不仅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体育教师,还有对知识和新鲜事物充满渴望的广大学子。相比于社会人高校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新兴运动和新兴理念,将交叉健身作为高校的试点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给高校课堂带来新的元素。

4.交叉健身与健美训练相结合

交叉健身的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比较好,具备极强的挑战性,主要训练动作有波比(立卧撑)、卧推、深蹲、壶铃摆动、跑步、引体向上、抓举等,这些能够显著增强健身爱好者的柔韧性、协调性、耐力等。交叉健身强调身体功能的相互结合,健美训练更加注重局部肌群的锻炼及身体的协调。这二者之间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一个以整体锻炼为主,一个以局部锻炼为主。任何人群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交叉健身,交叉健身可以满足有不同需求的健身爱好者,训练间隙训练者还可以相互之间沟通与交流。将交叉健身应用到健身健美教学中,综合健身健美教学的特点,增加训练者的肌力和肌肉围度,同时能使其心肺功能得到提高,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高校开设交叉健身课程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交叉健身在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心肺训练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多组数高强度的训练及器械训练,或者依靠学生身体负重重量的增加来进一步增加大学生肌肉量,使学生拥有健硕发达的肌肉和强健的体魄。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交叉健身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多变性、实用性、高强度是其三大要素。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固定器械,教学模式可以是创新多变的,身体的训练内容更加宽广。开设交叉健身课程不仅可以改善教材的组合结构、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灵活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及教材体系结构更加多元化,还可以促进交叉健身在国内的推广及普及。

交叉健身的高效性、趣味性使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与体验,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发展。具体实施中,可以先使学生了解交叉健身的理念和价值,能够掌握交叉健身的基本方式。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健身理念

不同于传统健身模式的一个人或两个人孤立地做器械练习,交叉健身具有团练性质,这是支持交叉健身爱好者坚持训练的最大因素。通常进行训练时,教练仅需要准备一组器材安排群体性训练,通过过关的方式一项接一项训练。交叉健身训练不分男女,彼此通过相互鼓励完成既定的目标。在笔者学习期间,训练场地加油声此起彼伏,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配合,这种训练模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团队的协作理念。

4.提高学生意志力

交叉健身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体能训练模式。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质量高,训练强度大,训练效率高,而且充满挑战。很多训练动作都具备较高的强度,学生需要克服畏难情绪,具备有提升自我的意志力,勇敢面对挑战,基于自身体能勇于挑战相应的运动强度。一次训练计划具有相对稳定的周期和时段,要求学生能坚持到底。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会经历从新奇围观、惧怕困难到备受鼓舞、挑战自我,再到坚持不懈、体验成功的过程,从而提高自身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力。

结 语

交叉健身是一项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兴运动训练模式,可以提升人体的综合运动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意志力的锻炼,而且其对场地与器材要求不高,易于操作。交叉健身课程在高校开设也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国际新兴健身运动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徐睿鸿:《CrossFit训练模式进行体适能训练的初探》,《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第11期,第392页。

[2]刘延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7期,第1-5页。

[3]颜善青:《CrossFit在国内健身俱乐部应用的SWOT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8卷第3期,第175-177、179页。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