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下半年,应该说是我从教近三十年来对教育思考最多的一年。因为作为学校管理者,我遇到了高三教师要教小学一年的现实问题。

2015年6月学校新建,本为九年制学校,新招聘的第一批教师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教师,但其中就有几个是高中教师,且刚从高三毕业班结束高考归来。因为时间紧张,学校当年又未能按计划进行初中招生,只招了小学一年级学生。那么,这些教师怎么办?经过征求意见,老师们都愿意留下来试一试、挑战一下自己,于是,高三教师教小学一年级的工作开始了。

当然,学校开学前已经进行了为期近一月的集中教师培训,对将要面临的问题、困惑、解决办法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教师们充满了期望,认真负责地开始了教学工作。历经了一年两个学期,应该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是,最后在2016年的7月总结工作时,没想到,感受最深、收获最大、学生发展最好的却是那几个高三教师,实属意外,又很惊喜,着实让他们和我收获了教育生涯中的一份意外体验。

纪实:学生的成长——这样也行

起初不适应。高三教师进入小学一年级课堂,开始的种种不适应可想而知。起初,教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根本不听,干什么的都有,教室简直就是一锅粥。

第一节课下来,就有一位教师提出不干了:“太难管了,他们根本不听话,这简直就是活受罪,没想到一年级学生这么难教。”我当时只对他说:“喝口水,别着急,明天再说”。随后我们又开研讨会,又让小学教师示范观摩。第二节课情况好了一些,但还是秩序乱、效果不佳,学生难受,家长反响也不好,我和老师们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周,按照研讨成果,首先解决课堂有序的问题。这几位高三教师准备了一系列的课堂口令,法宝一用,效果显现,课堂纪律好多了。下课后,几位老师到我办公室说起刚才的课堂变化,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这时候我半开玩笑地说:“高中到小学都能教好的教师是通才!”

着有点怪,秩序好了,可问题又来了。家长反映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原来高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节奏接近成人,一年级学生不知所措。经过我们的不断实践和努力,“高三教师”的课堂从语气、语调、节奏、趣味性快速成熟,逐渐适应了小学的课堂。

后来又过了几周,我走访了一位家长和几位学生,说他们越来越喜欢高三老师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这些老师观念新、知识渊博,视野开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知道学生终身发展最需要什么,他们非常重视习惯、思维、阅读和做人的品德培养,让孩子们很崇拜。我很惊讶,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之后很得意。一年下来,学生们为自己遇到这样的“高级”老师感到骄傲,总是在别的班学生跟前炫耀和得意。老师们教得好,学生们兴趣高,当然不让换老师,家长们强烈要求继续往上带二年级,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样行吗?

收获:教师的“蜕变”——原来如此

这一年,收获来之不易,这些老师付出了多少汗水、泪水、压力、质疑甚至指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但是,我们挺过来了。他们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是一次真正的“蜕变”,这很痛苦。但痛过之后,才更加看清楚,原来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真正地从“零”开始、从“心”开始。

对教育的逆向思考。这一年,我和老师们一直在思考。教完高三下来再教小学一年级,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教育”的本真,原来是会说话、会写字、会交流,有礼貌、懂感恩、能自理。就是必须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打基础,而不只有成绩,还需关注健康、快乐和全面发展。

对教师的重新认知。“原来小学也不好教,小学老师真不容易。”从大学到中小学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有奉献的精神和真理的指引,特别是起始年级,更要把好方向、走正路子。教育人必须明白:大和小一样重要,种好苗才能成大树,以小见大,大小相通。

对学生的回归定位。一张白纸最难画,人一出生,本来就是零基础,这才需要家长的启蒙、教师的教育、社会的引导,千万不能有“这个学生基础差”的观念。一年级教室里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不能因为老师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本应充满求知的眼神变得没有了光彩。

思考:教育的原点——回归本真

1.高三教师教小学一年级这种事情以后千万不可再出现,教书育人不是做试验,产品坏了可以召回,学生教不好无法回炉,以后千万不能再冒风险。

2.教育是相通的,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均可大循环,教师可实现自我超越,拉长服务段位。例如我们都熟悉的芬兰教育,成功源自于“现象教学”,但背后支撑保障它的,却是一大批强大的小学全科制教师。

3.高段教师到低段循环,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看清来时路,思考教育的起点和方向。不忘初心,回归原点,重走长征路,对教师、教育,甚至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发展未尝不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4.高三教师到小学一年级带课,教育由高段到低段的“逆流教育”,看似滑稽可笑,却也有助于学校、教师对教育的真正思考,才会更加看清教育的本真和人长远发展的真正需要。所以,以此类推,不妨倡议大学教师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每年定期到中小学上几周课,这将非常有利于改进大学的课程和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教育最顶端的思考和改革。

作者单位: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