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小学是按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改制而成的一所高标准城市小学,2017年正式招生以来,学校办学思想初步定型,办学特色日臻成熟,具备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内外条件。学校以“适性教育”为轴心,整体规划办学特色,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PDC教育理念与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相通契合,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条件。目前全校共成立社团35个,社团参与率高达100%,充分实现了全覆盖,社团活动已成为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有效运作方式。

学校课程哲学

学校办学理念:适性育人 悦然天成

我们对“适性教育”的具体诠释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秉持如下观点:

尊重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前提。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对违反生命规律的“病梅”深恶痛疾,认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在为了某种“重价”而制造“病梅”?所以在“适性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尊重学生是第一位的。

顺应学生是适性教育的规律。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顺应”。在“适性教育”的诚挚追求中,研究学生就成为一件重要的工作,因为没有对学生“群性”与“个性”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顺应”。

发展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归宿。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为此,教师的“适性引导”是关键要素。适性教育呼唤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它要求教师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让每一个儿童顺应其个性与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创造成功的人生。

学校课程理念:自主学习 多元发展

“适性课程”是统一在“适性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整体设计和结构规划的。具体包含如下几层内涵:

“适性课程”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和激发自身存在的各种潜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和而不同”之境界。

“适性课程”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课程。学校课程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应当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学习经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要求。

“适性课程”是推动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适性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自觉、自动、自发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积极地学习。

学校课程目标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会关爱、善探究、爱学习、乐生活、勇实践、敢担当,根据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相应地制定了阶段性的课程培养目标。

低年级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关注伙伴的感受,和伙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年级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学习过程中,基本能关注伙伴的感受,和伙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基本能够依靠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年级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关注伙伴的感受,能和伙伴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课程结构与设置

在以“适性课程”为课程核心价值理念的大框架下,学校的课程设置,在“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两个意义层面上建构。

基础性课程是基础的夯实,为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共同性课程,如同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营养。拓展性课程是个性的张扬,是一种创造,一种内驱力与个性下的创造。它是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天赋特长而开发的特色性课程,意在凸显学生个体的个性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拓展性普及类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而设置的课程,拓展性个性类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近40门课程。学生自由选择。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业为主的校园生活课程的补充。

具体框架如下:

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开发模式

1.需求优先式。以优先考虑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先,为学生的个性需求留下充足时间,这也正是我校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本意。

2.条件主导式。拓展性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现成的教材,条件主导式给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研究寻找切入口。

二、课程开发路径

1.与“办学特色”相结合——明晰课程价值化。办学特色为课程开发提供丰富资源,精品课程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促进办学特色更鲜明发展。

2.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提高课程过程化。有主题的教研组研修专题活动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开辟途径。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使课程研发规范化。把课题内容与“适性课程”内容整合研究是我校课程开发的一种特色。

4.与专业特长相结合——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拓展性课程鼓励教师开设与学科相关或擅长的课程。

三、课程实施方式

1.根据特点,追求实效,灵活设置长短课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安排了微课(5分钟)、短课(15分钟)、长课(40分钟)、大长课(80分钟)。

2.课堂变革,架构微笑课堂,让课程理想落地。微笑课堂是“适性教育”办学理念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样态。它包含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四个方面。

3.整合实施,构架学科校本课程,奠定扎实基础。主要从学科目标、学科内容、不同学科三方面进行整合。

4.嵌入实施,突破学科边界,实现适性互补。 “适性课程”的实施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嵌入。

5.按需选课,合理走班,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开展的拓展性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学生走班的形式按需编班。

6.衔接课程,提前筹备预设,让阶段自然过渡。在课程建设方面,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能帮助学生实现阶段性自然过渡,实现身心可持续性发展。

7.关注校情,找准定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在“适性课程”的构建中,我们给予师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挥余地,努力促进课程特长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作者单位:渭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