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既是公平而又有质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和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地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严守控辍保学底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资助、轻育人”,扶志扶智不够深入等现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取得实质性成效,既得落实资助,更需深化育人。因此,不断健全完善资助育人方式途径,强化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积极开展校内励志教育

在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要积极通过常规教育教学手段对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进行扶志扶智渗透教育。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宣传、“资助育人”“追寻红色足迹”“寻根祭先祖”“下乡送爱心”等教育活动及感恩、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和主题队会,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和集中举办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专题教育报告会,针对贫困家庭学生不断深化感恩、励志宣传教育,积极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扶贫扶志长效帮扶机制。持续激发学生“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面对家庭贫困和人生挫折,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感恩意识,培养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自信、自强的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积极好学。

深入推进教师帮扶教育

深化推进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通过教师“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认真组织实施以“关心学习、关照生活、关注成长”为主题的专项帮扶教育活动。在具体帮扶过程中,一是帮扶教师要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学生个人和家庭情况,综合研判后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二是帮扶教师在帮扶中要做学生的朋友,认真聆听、细心了解贫困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坦诚沟通交流,逐渐消除贫困学生的隔阂感与不适感,取得学生信任;三是帮扶教师要扎实开展以扶生活、扶学业、扶志向为主要帮扶内容的“三扶”活动,重点关注贫困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心理困惑,面对面提供课业辅导,帮助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勤于谈心沟通,发现并疏导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和生活、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开朗自信的性格品质。四是适时赠送贫困学生一定的学习用品或数额不限的钱物捐助,能帮助贫困学生度过困难,安心就学。五是定期开展家访、走访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互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坚定家长脱贫信心,进行深度融合家校共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切实抓好媒体宣传引导

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展板、班队会、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同时借助扶贫日宣传、精准资助基层行、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开展校内外扶志扶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和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及时报道宣传本地区教育扶贫扶志扶智的生动实践,展示教育扶贫阶段性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加大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态势,努力营造教育精准扶贫良好的校园和社会氛围,不断加深对贫困学生的励志、成才、感恩教育和积极影响,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帮扶成效。

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全面持续落实好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当下困难,消除就学后顾之忧,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贫困学生进行志智双扶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一是要健全公平、公正的贫困学生资助评选制度,使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真正惠及需要的学生,并切实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二是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有补助、义务教育不花钱、中职教育没负担、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真正实现精准资助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求学路上不因贫失学、辍学。三是积极争取社会捐助,鼓励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捐赠和救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实施帮扶,作为国家教育资助的有益补充,助力贫困学生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四是及时资助落实。各地要精准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各级资助金配套时效,规范资助环节和工作流程,确保资助金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使贫困家庭学生及时得到救助、帮扶,消除后顾之忧。

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要积极引导学校广大师生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求真求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大兴崇尚俭朴之风,鄙弃攀比、奢侈浪费陋习,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最大程度减轻贫困学生的贫困意识和自卑意识,培养贫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阳光的乐观心态和心理品质,全面展现个性,增强愉悦感、轻松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二是学校及其校内团体、班集体要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注意发现并肯定他们身上淳朴、上进、能吃苦的优点,不断增强贫困学生人际交往的信心和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帮助贫困学生进一步克服自卑,走出封闭;三是要鼓励贫困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提高与他人的协作配合能力,激发培养个人主观能动性和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养成乐观好学、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物质资助为贫困学生就学及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志智同扶教育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强化志智双扶,帮助贫困学生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树立人生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不断提升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助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的重要措施保障。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