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令第151号发布)规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及其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最高奖项,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四大奖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等次、数量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省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水平。做好成果孵化工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对于推动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及分析

2018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共推荐40件参评成果。其中,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科研单位等12件,占推荐总数的30%,中小学幼儿园28件,占推荐总数的70%。这些成果所属单位和持有人,均是近年来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领头羊和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其成果基本代表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在推荐参评的40件成果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共计10件。其中,高等院校4件,占获奖总数量的40%;教科研单位2件,占总获奖数量的20%;小学和幼儿园4件,占获奖总数量的40%。现将获奖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关数据分析

1.获奖数量分析

从获奖数量看,2018年,陕西省在获得奖项的30个省市区中,落后于上海、江苏、重庆、广西、广东、山西、四川、河南等省市区,与处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山东、上海、北京等省市差距较大。从排位看,陕西省获奖数量位次紧随经济、社会、教育、人口等省情与陕西省基本相同的山西省,与天津市并列,排在全国第12位(见下表),居于西部省份前列。

2.获奖比例分析

从申报数量和获奖比例看,陕西省按照教育部申报数量限额,共申报参评成果40件,获奖10件,获奖率为25%,落后于上海、江苏、北京、福建、浙江、山东、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天津、山西、西藏、四川、吉林等省份,与上海、江苏、北京、福建、浙江、山东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中西部省份中,落后于重庆、广西,四川等,但居于西北五省区前列。与陕西省追赶超越的目标山东省、山西省相比,分别相差28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从获奖位次看,陕西省排在全国第16位,居于全国中游位置,落后于山西省4个位次、山东省10个位次(见下表)。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2018年,全国各省市区共推荐参评成果1372件,其中452件成果获奖,获奖率为32.94%,与我省25%的获奖率相比,高出近8个百分点。

3.获奖等次分析

从获奖等次看,全国获特等奖的成果共有2件,分别被上海、重庆斩获。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共有50件,被12个省市区夺走,数量分别是:北京12件、江苏12件、上海11件、重庆3件、山东3件、广东2件、浙江2件、江西1件、贵州1件、西藏1件、香港1件、澳门1件。尽管2018年我省报送成果的质量与2014年相比有很大提升,但还是与特等奖、一等奖无缘。全国二等奖获奖成果共400件,分布在全国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北京等29省市区。陕西省的10件获奖成果全部是二等奖,获奖数量在全国排第12位,与总获奖数量排位相同,紧随山西省之后,居于西部省份前列(如下表)。

4.获奖类别分析

2018年,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等非一线教学单位,共获奖项201件,占获奖总数的44%,而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学单位共获奖项251件,占获奖总数的56%。将这个比例与我省相比能够看出,陕西省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获奖占60%,高出全国整体同类获奖比例16个百分点,而小学、幼儿园获奖占40%,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报送成果水平和质量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反映了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在教学改革方面居于落后位置。

5.获奖成果内容分析

从获奖成果内容看, 全国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52件成果,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综合育人、教育信息化与新教育方式、教学诊断与质量评价以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等(数量和所占比例见下图),这些方面也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重点内容。

结合上面两个图表,分析我省获奖情况看出,10项获奖成果中,只有3项将研究点放在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法、课程建设与综合育人、教育信息化与新教育方式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上,这恐怕也是我省2018年没有获得一等奖的主要原因。

6.获奖成果研究方式分析

从研究方式看,全国52项特等奖、一等奖成果,全部是采用实践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索的。如果从教育科研方法上说,统计发现,52件特等奖、一等奖成果中,有5项成果是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的,其余47项成果则是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的。这说明,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成果几乎全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进一步对全部获奖成果利用查找检索关键词的办法进行统计看出,在452项获奖成果题目中查找检索“实践”一词,共发现281个单元格,查找检索“探索”一词,共发现108个单元格,这两个数字充分印证了获奖成果几乎都是来自于实践的分析判断。我省的10项获奖成果,有9项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而形成的成果,1项是通过长期教育实验形成的成果,与全国获奖成果的研究方式统计结果基本吻合。

(二)存在问题及差距

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结果看,我省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及其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差距:

1.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总体情况,与经济、社会、教育、人口等省情基本吻合,居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与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无论是在获奖数量、获奖比例、获奖等次,还是在成果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

2.中小学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上,与全国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教育科研整体实力较弱。

3.缺乏原创性的高水平成果,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对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成果。

4.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向关注不够,特别是对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当代世界主流教育模式,如综合育人、实践育人、STEM教育、互联网+教育等实践较少,取得的成果缺乏竞争力。

5.没有形成以研究促改革、以研究提质量、以研究促发展的良好教育科研氛围,没有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等教育智库咨询指导作用,没有形成教育行政牵头,教育研究部门主导,高等院校参与,中小学积极实践的教学改革体制机制。

(一)孵化项目时间安排

1.申报孵化项目。各孵化校园要对标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梳理教育教学优势和特色,在与指导专家充分讨论基础上确定孵化题目,按要求填写《陕西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申报表》,于2019年5月15日前报省规划办。

2.启动研究工作。在省规划办立项后,2019年5月30日之前启动研究工作,并将开题启动情况和研究方案报省规划办李悦老师处。

3.开展项目研究。2019年6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4.总结研究成果。2020年1月1日—2020年1月20日,总结项目成果,形成成果报告。

5.成果交流研讨。2020年2月20日—2020年2月30日,由省规划办组织召开全省孵化项目成果研讨交流会。

(二)孵化项目申报研究要求

1.选好题目。要重点围绕以下六方面进行选题: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比如学科育人、综合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协同育人等德育主题。二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与教研融合、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等方面。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学旅行、项目教学、主题教学、STEM教育以及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等综合改革主题。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要是人工智能、VR和AR技术、慕课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主题。五是已有成果的深化拓展。在已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化,选择研究题目。六是其他方面。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在教学模式改革、家校合作培养、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2.建好团队。各孵化学校、幼儿园要根据研究方向,组建高水平项目团队,除了指定的指导专家,还可以邀请其他在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参加,鼓励以项目为纽带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与科研院所、大学、其他学校联合攻关。

3.订好方案。孵化学校、幼儿园要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安排研究进度,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落实项目成员工作任务。同时,要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

4.做好研究。要按照《孵化计划》时间安排,在2019年完成基础性研究工作:找出教学问题,提出项目的核心观点,形成初步研究成果;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方法;设计成果的教育教学实践方案;收集解决问题所取得的成效;收集过程性和支撑性材料;发表教改论文或组织成果宣传。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围绕项目存在的问题,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补齐短板和不足。要加大对孵化项目支持力度,落实保障措施,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孵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5.出好成果。要按照国家教学成果评选标准,及时对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估和考量,看成果能否达到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看成果是否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否能够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在设计、论证和实施等方面,是否具有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属于国内、省内首创或部分首创。二是看成果是否有坚实的研究基础,是否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期改革实践,研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改革前后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是否具有丰富的支撑材料,是否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三是看成果是否具有鲜明的地方或学校特色,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是否具有突出成绩和显著特色,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是否有一定影响。同时,要进行成果总结、提炼和梳理,并从成果名称、框架体系、创新点提炼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做好成果申报材料的梳理与升华。

6.写好材料。孵化成果要着力破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难点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必要学术加工,从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提炼出核心思想、关键要素,以可把握、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案形式将成果呈现出来。在成果材料的撰写上,要多提炼、多修改、多挖掘,要提炼出具有先进性、理论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成果。要把总结材料撰写与实证资料、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研究过程与检验结果等三个方面相结合,将教学个案总结提升为模型并始终贯穿清晰的教学理念,同时要着力写好标题、成果简介和成果报告三个关键文本,确保孵化成果达到有理论建树、有实践模式、有效能比析、有引领辐射的“四有”要求。

我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工作推进意见

(一)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确保孵化工作有序推进。

1.教学成果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孵化校园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成果孵化工作,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成果孵化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项目实施机构,明确项目组织实施人员及其工作任务。各校园长要全面参与项目研究和教学改革,抓组织、抓落实、抓改革、抓应用、抓实践。要定期召开项目进展汇报和成果研讨论证会,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收到实际效果。要成为项目研究的先行者和领头羊,以成果孵化为契机,带领团队潜心钻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提炼教学成果,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2.研究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学习借鉴上海、江苏、北京等地获奖学校经验,在分析研究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基础上,查找问题,寻找差距,制定《学校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让所有教师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出成果”意识,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改革及创新活力。要将成果孵化工作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改革和成果孵化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幼儿园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工作。要注重实践,以研究推动和改善教育教学实践,用实践检验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形成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兼备的优秀成果。

3.要统筹规划和协调孵化项目的选题、工作设计、成果总结等工作,以教学成果孵化为契机,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以陕西省实施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行动计划为契机,组织动员广大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工智能教学应用、STEM教育等关键环节和前瞻性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在此基础上,选择申报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教学改革项目,努力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先进教学改革成果。

4.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浓郁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改革新人能够脱颖而出,让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得到总结推广。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教学改革典型的宣传,搭建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平台,扩大优秀改革成果的影响,发挥改革成果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促进已有成果的转化应用,带动更多、更新、更好成果不断出现,提升学校教学改革水平。要注意收集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媒体报道、工作照片等有关素材,全面详实地记录项目实施过程,整理研究工作的各种过程性资料,形成客观真实的研究工作资料档案,为申报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奠定扎实基础。

5.各孵化校园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教学成果奖励激励制度,发挥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激发教师研究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大力进行表彰奖励。

6.设立孵化项目专项经费,用于孵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激励奖励,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并按照省、市、县相关规定,给予指导专家一定的指导费用,确保孵化工作有序推进。要积极争取指导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与指导专家一同选定研究题目,并定期邀请指导专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二)切实履职尽责,为孵化校园当好参谋、做好指导。

一是充分发挥学术支持作用,将自己作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全面深入参与题目选择、方案拟定、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实践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必要时要亲自上手,帮助包联单位总结成果、撰写材料。二是定期深入包联单位,认真做好指导工作。每年深入包联单位指导项目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次数不少于6次。三是亲临包联校园的题目选择、项目启动、成果论证、工作研讨等活动现场,并且每次都要形成正式的书面指导意见。四要全面学习研究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掌握教育教学发展最新动态,研究总结2014、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成果的主要特点以及成果申报材料撰写的要领、技巧,确保指导工作精准有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