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I时代新技术变革影响着教育改革。利用AI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是教师在新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以AI时代“数字原住民”为研究对象,阐释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旨在增强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AI时代 “数字原住民” 教师角色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交流合作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GY016)。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的发展[1]。AI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大发展的科技工具,随着AI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变革。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AI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以AI嵌入教育教学,以“数字原住民”为研究对象,阐释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期能够帮助教师适应时代人才培养要求。

AI时代教学变革对教师的影响

2017年,谷歌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迎来了人工智能(AI)的全面爆发,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经济的驱动,美国、中国都将AI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新一代AI的研发应用。AI对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对于目前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革命性的提升作用。

国家对于教育环节重中之重的教师一直以来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3]。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随着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及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改变,教育者的角色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新时代教育生态的变化导致教师对自己的存在方式产生了怀疑。古代的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师德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这都是在不断地建立新的教师角色,强调身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学识及道义。

“数字原住民”的出现,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数字化世界的不同导致思维模式发生根本改变。随着AI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教学主体的师与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状况下,教师只有借助智能平台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心理需求,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学会用学生的语言和方式与学生交流,学会理性看待AI对教师的影响,重新思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职责和功能,才能重塑自身,才能帮助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认同教师的新身份、新要求。

AI时代基于“数字原住民”教师角色的探究

教师角色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明确教师角色定位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教”和“师”的含义[4]。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无论是角色还是内涵如果不转变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在理解教育与教师特质的基础上真正看清学校与课堂变化的格局与趋势。

1.应用者——AI推进教育教学智能化

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体,教师一直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AI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全球性、个性化的特点,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5]。在AI时代,机器实现了海量存储记忆,学生利用电子检索预习思考,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有效为课堂减了负。AI时代,教师首先是应用者和实施者——在充分结合AI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强特点的基础之上,实施合作分工。“AI助教”替代教师的部分功能——批阅作业、辅导练习、与学生互动、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和诊断、为形成性评估实现智能测评、为教师高效教学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为师生提供更加无缝的学习过程等。科技虽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6]。

教师一方面需要学会AI并娴熟地运用AI,充分地掌握科学的方法,将获取的教育资源加以有效地利用和分配,用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分析课堂教学案例与师生间的问题,真正实现内在职业尊严和外在专业角色相统一,相融合。另一方面,针对“数字原住民”的个性化需求,改用智能测评的方法,将传统评价方式与个性化学习方案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对“数字原住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协作者——人机互动,价值引领

教育在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活动[7]。教育的对象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人的不同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认知。牛津大学人类未来学院院长尼克·博斯特伦认为,数字技术正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数字原住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善于“一心多用”。

AI时代,教书模式实现了人机交流,但是育人这一任务仍然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技术越进步越要重视对人价值观的引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8]。教师不是科学家,他们的作用不是钻研深奥的理论并推广,而是运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知信息和传承文明。再进步的技术都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师生间的沟通,无法替代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情操等精神世界方面的作用。

在人机协作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机器无而人类有”上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作层面,工作的难点也体现在价值引领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间的情感传递、情绪消解、人格完善等,增强他们的社会性和人文关怀。在充分挖掘“数字原住民”自身所具有的直觉、天赋、本能的基础上利用作为人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专注于学生个体洞察力、同情心、情感处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领学生学习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方法,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者、服务者——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埃尔特教育联合创始人张释文说教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学习。一个人真正成长不是为人师者教育出来的,为人师者唯一能做的只是诱出其本,引出其赋,陪伴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AI时代,教师已不像以前呈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而是融合教书育人的身份、学习者和陪伴者等多重身份,和学生一起接受新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育二字中的“教”,其最初的本意是师者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做算术,“育”最初的本意是“孕妇生子”。到了战国,《中庸》所提及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意思就是指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这与西方文化中的教育本质一致。英文教育“educa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educare”,它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即“引出”或“导出”,有内发之意,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它重点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数字原住民”更适合真实的学习活动和环境,如此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使他们的创造性、个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借助AI设计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吸引“数字原住民”主动参与。AI和教师最终是为服务教学而存在的。教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的同时,更多的时候则是课堂和学生的服务者。通过提取学生数据判断他们的学习需求,分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荐最合适的学习资料,从而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AI时代,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学什么、如何学及如何与同伴合作都将会激发教师探究与智能结合的协作方式,师生之间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来处理,教师从过去施教的中心地位变成实践活动的共同学习者、服务者。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如何设计教学、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引导并陪伴学生。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外部社会、学校的支持,教育的新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心灵的支撑,教师必须成为自我实践的解放者”[9]。

结 语

教育教学与AI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国际化教育的主流。“数字原住民”思维和伦理等方面的许多信息素养在新时代需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养成[10]。教育模式只有扬人工智能的长,避传统教育的短,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数字原住民”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AI时代,“数字原住民”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促进评价方式的全面化、智能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优秀教师必须学会使用AI,不仅达到会应用能促进教学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方法,还应该在价值的引领方面更胜一筹,更好地服务“数字原住民”,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发挥自身潜能,将“数字原住民”从原生态的、本能地向受教育的、有素养的“数字公民”转变,教师只有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2017年10月2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光明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018。

[4]刘文灵:《教师称谓与教师角色定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9期,第46页。

[5]叶雨婷:《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需要改变》,《中国青年报》2017年12月18日,第9版。

[6]宋灵青、许林:《“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7期,第74页。

[7]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8]陈春梅:《信息技术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54-55页。

[9] 张华:《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29-131页。

[10]任友群:《教育信息2.0时代,新时代的思考》,《上海教育》2018年第19期,第9-11页。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