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理解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类型,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4W1H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不同类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校园文化建设 类型 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P013),主持人:康卉;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度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ZJZ-1702),主持人:康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立德树人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再一次重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因子,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它担负着学生德行培养的重任,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应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立德”指培育德行,强调用什么来培养人;而“树人”指培养人才,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培养人才之意[4]。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5]。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二者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立德树人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功能同大学传承文化的特点一样,都是为人类文明累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6]。其次,立德树人是大学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具体途径,为立德树人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手段,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这一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既然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理解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校园文化建设的类型与模式,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开展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就是十分必要的。

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类型

当前,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定义、内涵和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的,较少有对校园文化建设类型进行梳理和研究的。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类型,有利于大学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差异

按照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理者文化等。传统意义上,大学管理者和大学教师被认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然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优势极大,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体,这种校园文化主体的改变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7]。明确学生、教师、管理者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就应考虑由于主体自身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作用,有助于高校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促进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2.文化环境差异

当前,很多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环境文化的概念,一些研究者认为校园环境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同义语。而狭义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指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相提并论的校园物质文化形态,包括校园建筑布局、各种教学设施、文化设施、校园美化等方面综合形成的物化的静态文化[8]。实际上,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物质文化形态。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既需要硬件环境,又需要与之相应的软件环境,这些环境既包括与教学相对应的环境,又包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根据文化环境差异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课堂文化、教学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

3.文化属性及作用方式差异

根据文化属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表现为一所学校的校貌,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9],包括环境的布置、文化设施、教学设备等[10]。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基本内容包含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11],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包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判断体系等方面,反映学校的本质和整体人格风貌。此外,被师生认可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思想意识,如校风、教风、学风等,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行为文化是指参与教育过程中个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如精神面貌、师生关系等,是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入师生血液的过程和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12]。

制度文化是日常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形成并运行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及规范体系,包括校规、班规、道德行为规范等,体现了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13]。

此外,根据文化来源校园文化也可以分为本土文化及外来文化;根据文化群体参与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众文化及个体文化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但不同类型的文化并不具有排他性,一种文化类型可能同时具有另一种文化类型的特点和属性,但总体来说,可以体现为4W1H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按照建设主体划分的类型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主体,即谁在做(Who);按照文化属性划分的类型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做什么(What);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差异划分的类型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发生的地点,即在哪里(Where);按照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背景和理念划分的类型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功能,即为什么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Why);而按照文化作用方式划分的类型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即怎么做(How)。笔者从研究4W1H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出发,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高校应发挥不同主体的建设力量,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学生群体的文化主体地位越来越高。因此,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类型,将传统的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体的单向性文化建设路径转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发挥不同文化群体特别是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二,高校应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当前,众多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大大丰富了校园物质文化,但在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引领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总结学校经验、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凝练大学精神和文化理念。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将先进的思想意识、理念渗透到各个文化主体中。

第三,高校应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环境文化为依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制度文化是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章程着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考评、奖惩、激励和保障制度,形成健全的校园文化治理体系,通过体制和机制不断约束、规范和引导师生行为,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文化实践。同时应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开展相应的文化实践活动,特别是要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优势,开展生动多样的文化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新兴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

第四,高校应突出学校特色,实现文化创新。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及历史文化特点,打造符合自身发展,如军工、校企、航空、航天、建筑、铁路等特色文化,在构建自身办学模式、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

[2]胡小雯:《教师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冲突与调适》,《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4期,第11-14页。

[3]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Z3期,第15-16页。

[4][6]高建广、靳文娟:《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2期,第81-82页。

[5]王冀生:《大学之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蒋广学、王志杰、徐鹏 等:《青年网络语言的变迁与高校育人事业的变革——兼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年主体性问题》,《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第91-94页。

[8]汪德平:《论校园环境文化的优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1期,第60-63页。

[9]赵正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5卷第11期,第255-258页。

[10]徐春梅、刘世民:《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职教论坛》2017年第2期,第35-38页。

[11]朱洪娟、马斌:《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江苏高教》2016年第2期,第83-85页。

[12]陈建伟:《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析》,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6期,第107-109页。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