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王维审老师著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书中既有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又有对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寻找一束光,照亮自己的成长之路。

自我突破:找准成长的方向

王老师在《最重要的是方向》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庄华涛老师是如何突破困境,坚持教育写作,短短几年时间,发表文章几百篇。庄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愿意成长,就可以蹚出一条路来,而这条路就是成长的方向。

比如作者王老师,学的是历史专业,当过临时工,教过数学,做过班主任,酷爱读书,善于反思,喜欢写作,陆续出版了多部教育专著,成为教育叙事写作引领者。这源于他找准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并付诸行动,加上持久的努力,成为改变未来的正能量。

面对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更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困惑过、恐慌过,该怎么办?是在教育一线继续碌碌无为,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走上了教育叙事写作之路,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成功之彩,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败之痛,反思生活之美,反思幸福之旅.....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强项,专注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美好。

自我追问:在读写的更深处寻找一束光

作为教师,怎样在读写中寻找一束光呢?

王老师长久的阅读和写作,让他形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作为班主任,他在处理任何一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时,都会用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了吗?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去处理?这样的反思,不仅让他的教育行为趋于规范,走向成熟,更让他从慌乱、匆忙、紧张、重复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慢慢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思考班级的发展方向。

这种追问和思考,打破了常规对我的束缚,引导我在阵痛中开始寻找出路,让那些肤浅、简单的经验,那些似是而非的疑惑和困扰,在自我剖析和碰撞中联想到了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同样的读书困惑,同样的教学故事,在我身边也发生过,想一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在对比之中,我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自我努力:完成教师的精神再造

王维审老师在《教师的“精神职称”》中写道:“依据自己的内心,把个人的某一特长或爱好进行层阶式的经营,在逐步获得精神成就的同时,赢得一份能够持续、持久存在的成长力量。”

我从备课到批阅作业、处理班级琐事,简单、重复、机械变得有点麻木,有点倦怠。当我躺在床上,开始观照自己,是自甘平庸当一辈子教书匠,还是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很多时候,为了晋升职称,让自己心身俱疲。我不停地叩问自己,我要成长,我要努力,我要通过教育叙事,实现不一样的成长。

我是一个没有伞的教师,只有自己成长,自己奔跑。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最无助的教育生活里不是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努力,努力,再努力。在亲近《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过程中,我寻找到了一束光,每当我在教育中遇到细小的麻烦和巨大的困惑时,都可以在它里面找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建议,使我于读写中发现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安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