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成长没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只是走了一名新老师必须经历的路。它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爱、听、写、熟、读、厚。

2008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去了一所专科学校,带着师范专业的《中国通史》公共课,自己命题自己检测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为零。

当我来到西安后,进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行列,我不知道如何在一节课内给孩子们围绕中高考考点进行重难点的教学,在一筹莫展之际,学校给我指定了一位师父,师父对我说初中教学主要是课堂管理,高中教学要熟悉高考。当时我是初高中跨年级,初中课堂管理让我头疼,高中的备课又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

第一要“脸皮厚”。脸皮厚的表现:高中的课,我和师父同上课,师父上一节,我听一节,我保持比她慢一节的节奏,风雨无阻,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在听课的基础上再钻研,如果有时候课重合了,就去看她带的学生做的笔记。带高一时,她高三的复习课也听,刚开始师父也不习惯我总是听她的课,后来见我“脸皮如此厚”,就被听习惯了,也就把她的课件提前发给我学习讨论。除了听师父的课,还要听其他老师的课,通过听课来看他们是如何引领课堂的。

第二要熟悉教材。好好把教材熟读,不说背下来,也要知道重点在书本的第几页第几行,至少让学生知道你是熟悉教材的。

第三要出去学习。只有出去学习,你才能知道同行都在干什么,都达到了什么程度,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当时只有我的资历浅,初高中历史教研培训,学校都派我出去,我觉得获益匪浅。我在培训中认识了一些专业厉害的名师,他们都给了我不少帮助。在培训中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当然蹭课的渠道就更多了。譬如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北有郭富斌,南有李惠军”这样的说法,西安中学的郭富斌和上海晋元中学的李惠军老师都非常有名望,听说李惠军老师在陕师大给陕西省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我就去蹭课,还有一些名师在西北大学老校区有讲座,我也去,我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第四要多阅读。通过听名师的课以及和他们的交谈,我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每年至少买8~10本专业书。为了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动态,我订阅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期刊,在没有订的时候,也要去图书馆借阅。

第五要坚持写反思。2016和2017年我自觉写了50篇教学反思,开始是被逼的,后来是自觉的。我觉得在反思中会逐渐加深你对每一课的认识。现在我还坚持每学期写两篇比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第六要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我觉得只要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就可以了。先生说:“你错了,教师工作的前提是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学成绩的提高还需要真心对待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时候我真的做不到,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成熟起来,逐渐知道如何激励他们,与他们相处,给他们爱。现在的初三,有的鼓励是一张我给他们专门制作的姓名书签,有的是班级专属激励记事本,专门记录我们一起走过的历史;有的是我专门演奏的一首钢琴曲,以我的起步晚,弹奏拙劣,来激励那些学习上起步晚的学生;有的是QQ上的交流,有的是微信上的交流,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你对他的真心的关爱,不论你培养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大出息,至少要保证他有收获、有目标。

在教学上,我总结的这六个字:爱、听、写、熟、读、厚,希望对新入职的中学教师有参考价值。每所学校都有优秀且努力的老师,我作为一位面孔老、资历新的老师,更要坚持学习与反思。不学习,无青春;不思考,无灵魂。

作者单位:西安交大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