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从地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优势。然后以陕西商洛为例,从地域的历史地理资源、城市规划建设和品位以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陈述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自信 策略

基金项目: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项目《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路径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项目编号:18JK0973)。

地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地方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有助于地方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也有助于地方依托地域文化的向心力吸引、留住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地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

辞书中,“地域”的解释为“土地的界域”。“文化”的内涵比较丰富,在本文中“文化”我们选取“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释义,那么“地域文化”就可以理解为某一地区(区域)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然是某一地区人民创造的,地域文化就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烙印,反映着一定区域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将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文化自信扎根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发展为主动承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的精神动力。

1.地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更具亲和力

地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地域文化缺乏普遍性的优点,但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域文化以更贴近地方群众生活的存在方式被大家所接受和传承,尤其对于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地域文化是丰富他们生活、活跃他们思想、影响他们行为的最亲近、最直接的源头之一。地域文化因为有与地方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较之于其他文化形式具备更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更易激起大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其发展的共鸣,从而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奠定了情感认同的基础,因此,地域文化成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

2.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了地方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也为地方院校特色化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资源本身就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激励人、塑造人,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1]地域文化资源正是通过熏陶、教化等方式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地域文化是具有地方独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地域性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其在地域上的便捷条件,能够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地域先进文化的存在方式或物质形式。大学生对地域文化现实存在的方式会产生直接观感,进而对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作出进一步思考。由此可见,各地的地域文化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或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式补充、丰富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资源。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文化自信教育中既能够创新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表现出地域的独特性,又能够从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视角展开教育,更有亲近感和说服力。同时,这种饱含地域特征的教育内容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是地方院校特色化发展的精神支撑。

3.地方院校为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提供智慧支持

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院校提供资源支撑,反过来地方院校也能以自身在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于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资源要想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应当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要深度挖掘地域先进文化,使其适应所在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时代特点并进行转化甚至升华,使地域文化资源能更好地被人们所熟悉、理解和运用。这就需要地方院校充分发挥人才、知识、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做好地域文化资源的先进性挖掘以及转化工作,这种转化有助于拓宽地域文化资源的受众范围,为地域文化输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

地域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各有特色,其转化与升华应进行具体分析。地域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想使其为大学生所接受,就离不开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即探究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下面以商洛地区为例,分析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

1.挖掘地方历史地理资源,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商洛位于秦岭南麓,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该市风土人情,既受秦晋、关中文化之砥砺,有北国秦风之粗犷,又受巫楚文化之影响,有南国楚韵之灵秀,形成了一系列商洛人文生态景观。”[2]

商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让大学生从理论知识层面对商洛地域文化中的历史地理资源增强认识和了解;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带领大学生到商洛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和名胜古迹等地进行参观和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文化的存在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此外,还可以利用地方档案馆、图书馆等多种途径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商洛的地域文化资源,以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2.紧贴院校驻地城市规划建设及品位,培养大学生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归属感

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商洛正在加强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实力,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同时,城市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建设也积极跟上,一批批公共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商洛印象、上上洛等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在提高城市自身品位的同时,也受到区域内群众的广泛认同。大学生可通过深入城市生活,切身感受城市规划建设及品位的提升,这种对城市的认同就是对地域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进而,大学生能够尽早在内心确立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归属感,并将归属感转化为责任感,会积极投入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为区域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仅如此,还应将商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实践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以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打造秦岭南麓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这个目标积极贡献自己的青春。

3.以当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以文育人,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商洛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商洛就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即便如此,将这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时,仍然要讲究策略,使其与客观实际相关联,毕竟,“能够使人民产生自信的文化必然是和客观实际相关联且得到良好现实反馈的文化”。[3]

首先,要大力弘扬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商洛留下的红色革命文化。作为全国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商洛地域文化中的最大优势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基于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多、不感兴趣的现状,地方院校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在改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时,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除了组织大学生在档案馆等地参观学习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参观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遗址,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鼓舞大学生;应把红色革命文化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此外,地方院校教师应加深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入挖掘,使其与现实生活相关联,以有助于革命文化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

其次,讲好以“平凹文化”为代表的商洛地域文化故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学作品因为其通俗性较强,更容易在人性上与读者达成共鸣,可读性较强,也更容易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贾平凹先生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他的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知名度都较高,他的许多作品里都有商洛的影子和痕迹,熟悉商洛的人,都能从作品里读到商洛的山水物产、风俗及方言等。地方院校应以贾平凹的作品为平台,举办专题阅读活动,在校园公众平台上不定期推送相关文学作品,鼓励大学生学习这些以商洛地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让大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更快捷、更主动地了解商洛的地域文化资源。相关研究证实,无论是作家的魅力还是作品的影响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最后,深入挖掘仓颉、公孙鞅、商山四皓等商洛历史名人的故事。历代诗词大家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寓居商山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不仅如此,商洛早在1985年就被陕西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其境内流传的剧种颇多,常见的就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等,此外,还有民间广泛传唱的其他艺术形式,比如山歌、号子等。地方院校可以以商洛特有的戏剧、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通过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介(如“两微一端”等)广泛传送这些历史故事和名家诗文,让商洛的地域文化有效渗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除了利用媒体传播,地方院校内部还可以在专项校本课程的编写中加入地域文化相关内容,或以邀请相关文化传承人到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提升大学生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的修养。另外,对于相关历史知识和诗文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思政课课堂,而应该广泛渗透在各课程的课堂学习中,这种教育的实效性会比思政课堂上的灌输更有效。简言之,地方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商洛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亲近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商洛市博物馆、大云寺、龙驹古寨、船帮会馆等为代表,地方院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社会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制度化。积极借鉴和吸收地域文化资源不仅对提升地方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益,而且对于地域先进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化和升华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玉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支队伍协同的内涵、机理与方法研究》,《学术论坛》2018年第4期。

[2]李良赞:《论商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特色文化建设问题》,《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3期。

[3]曾麒玥:《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探究》,《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