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表面特征想象出它的几何图形,或者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它的实际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还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立体几何打好基础。我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操作性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把握好整体性

在小学阶段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组合,并且能够识别自己所学过的几何图形和生活中遇到的几何图形,培养一些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要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而是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遵循从部分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原则,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然后我让他们看一看教室里有哪些长方体,他们首先看到的就是粉笔盒,于是我就让学生观察粉笔盒,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会有一个总体认知,让学生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对长方体加深认识。这样一种从表象到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学生讲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而是由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归到整体,关注学生对于事物整体的认知,这样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对长方体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把握好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必须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设计问题时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慢慢得到发散,长此以往,学生的空间观念自然会得到加强。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几步:第一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第二步,我给学生一些教学材料——小木棒,让他们自己试着摆一摆,看看什么样的三条边可以组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记录下来,寻找其中的规律。第三步,在做完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我让大家说一说自己都有什么发现,相互交流分享,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稳步提升。

三、把握好操作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习几何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图形的丰富想象,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需要计算这两个立方体的体积,我先让大家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可能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大胆说出了自己的猜想,这时我提出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们有的用沙土,有的用水来进行验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获得了最直接的体验,还收获了知识。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把握好教学的整体性,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把握好教学的层次性,使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把握好教学的操作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只有把握好“三性”,学生的空间观念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文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