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在一节中班的美工区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装饰自己制作的传声筒,其中一个幼儿和老师的对话如下:

糖糖:老师,小宇不借水彩笔给我!

老师:小宇,你为什么不借水彩笔给糖糖呢?

小宇:我不愿借给他,我奶奶说不能借给别人。

老师:小朋友要互相帮助,你借给他吧!

小宇:不!

老师:你不借算了,我们借别人的。

于是,老师找其他小朋友借了水彩笔。

【案例评析】

案例中小宇不愿借水彩笔给糖糖,是因为奶奶告诉他不能借,当然奶奶也许是因为怕笔弄坏了或弄丢了。在幼儿园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幼儿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大多数原因是家长告诉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小朋友”。其实家长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当幼儿出现“不愿”的行为时,老师应该抓住关键时机,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白白失去了一次教育引导的好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正向、积极的引导,帮助幼儿克服主观上“不愿”的行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除了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外,还应注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措施】

在幼儿园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游戏与生活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良机。因此,教师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活动中对幼儿加强常规常识教育外,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因时制宜,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除刻意设置教育情境外,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上述案例中,教师完全可从多个角度引导小宇,例如:“奶奶为什么不让你把水彩笔借给小朋友呢?”“借给小朋友为什么会坏呢?”“我们可以让他小心一点,借给他试试,看会不会坏,好不好?”如果小宇把水彩笔借给小朋友,老师可以让他看看水彩笔到底有没有被弄坏,让小宇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原来水彩笔可以借给别人,也不会被弄坏”。另外,还可以让他看看小朋友用这支水彩笔画的作品,让他体验到帮助别人也可以获得快乐。

二、移花接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除了在具体情境中,培育幼儿亲社会行为之外,还可以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充分利用移情手段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从而产生亲社会行为。如案例中的老师可以对小宇说:“你看你画的画多漂亮呀,糖糖也想画这么漂亮的画,但他没有水彩笔,多难过呀!要是你能把水彩笔借给他,或许他就能画出和你一样漂亮的画。”如果小宇听到老师的赞美,肯定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主动把水彩笔借给糖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教育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正向引导,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帮助幼儿克服主观上“不愿”的行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三、针对幼儿已有的亲社会行为及时强化巩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认可。因此,精神奖励对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等正向强化教育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的消极行为,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假设案例中小宇主动把水彩笔借给糖糖,当这种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表扬,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逐渐达到巩固亲社会行为的目的。

相信教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能够纠正一些幼儿的消极行为,使其学会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更好地发展亲社会行为,适应幼儿园和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人际沟通的自信。

作者单位 陕西省麟游县官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