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以任务为主线、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过去,学生英语学习时空封闭、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归根结底是教师“教”的越位。往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这种“讲”往往异化为“灌输”“强迫”。变革“基于教师教的学”,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中思考、探究、反思、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作为教师,要从台前退居幕后,以便让任务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而真正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设置“预习任务”,激活学生思维

所谓“预习任务”,是指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文的内容。真正的预习,应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教师可以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的预习不再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更向“为什么”的深水区迈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中“Story time”板块前,笔者用四个关键词“Who”“When”“Where”“What”设置任务:Who is going to take party?When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have the party?Where are they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对于“When”“Where”“Who”,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文本找出答案,这是浅层任务。在随后的“What”探索中,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并在微信群中展开积极对话、研讨。有学生建议,可以将整个文本分为“before the party”和“at the party”两部分,分层次解决“What”任务。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对英语文本的认知从“浅层”走向“深层”,这样的预习是富有成效的。预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开端,对英语课堂学习有直接影响。有效地设置预习任务,能让学生在预习时避免盲目、随意。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任务激活自我思考,能有效提高英语预习效能。

二、设置“研习任务”,催生学生深度探究

理想的英语学习不是教师将现成的、显而易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当是设置“研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真正的英语学习应当是一种任务驱动,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跟读、背诵、复述等。只有通过任务驱动,催生学生研习,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 中“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引入三年级相关内容,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后,要求学生研习文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成深度研习任务:What are Miss Li and his students talkingabout?When are Su Hai and Su Yang’s birthday?When’s Mike’s birthday?What do they do on their birthday?Do they have a good time?有了具体的研习任务,学生就是一个自主探究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英语“圈养式” 教学,走向问题解决、任务解决的“放养式”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和权利,让学生敢于研学、善于研学、乐于研学。

三、设置“实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语用

英语课堂教学应当结束“接受”本位的消极语用现象,重建以“表达”为本位的积极语用学习范式。过去,一些学生虽然理解了英语语法,掌握了英语语汇,但却拙于英语表达,专家戏称这种英语学习为“哑巴式” 英语学习。基于积极语用观念,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实习任务”,让学生积极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Story time”板块后,笔者给学生设置“实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表达,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围绕“What colour is it?What does it have?What can it do?”等方面进行言语输出。学生基于自身能力、经验进行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所学句型、语汇等积极运用。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从输入转向了输出。

学生英语表达是一个积极语言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时空,将学生英语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没有积极的语言表达,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会是浅层的。有了表达,就能将英语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走向深入。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在英语教学中,基于学生英语学习经验,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设置任务,包括预习任务、研习任务和实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从而有效突破了过去那种纯粹接受、记忆、模仿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