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完成学业和全面发展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艺术疗愈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艺术疗愈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音乐绘画

本文为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FKT51 项目主持人:王丽彬。

引 言

艺术作为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早在远古时期就具有健身治病的作用,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完成学业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还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他们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恋爱、就业压力等,常常会产生情绪低落、焦虑、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将艺术作为媒介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艺术疗愈的一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展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艺术疗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艺术疗愈包括音乐学、美术学、心理学、教育学,它是将艺术作为手段,通过绘画、艺术作品创作、剪贴画、舞蹈、演唱、演奏等,借助艺术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心理—情绪作用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是流动的听觉艺术,古希腊人们就认为音乐可以治病,其被称之为“音乐医学”,音乐能够刺激人体自主神经系统,随着音乐音符的跳动可以引起人体的心跳、呼吸、血压等变化。人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能够引起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激烈欢快的音乐能够让人兴奋、活跃、情绪高涨、肌肉紧张;安静舒缓的音乐则能带走人烦躁不安的情绪,起到减轻焦虑的目的。音乐是打开情绪之门的钥匙,不同调式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大调音乐积极向上、明朗乐观,小调音乐暗淡、忧郁。例如采用艺术疗愈的方式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心理压力过大,通过音乐疗愈的方法来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选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作品《四季之“春”》,或者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等,并从毕业生所参与的音乐活动中积极发现他们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发现自身优点,取长补短,以达到缓解压力和自我成长的目的。将音乐艺术作为媒介是最受欢迎的艺术疗愈形式,涵盖了音乐放松训练、投射式音乐聆听、歌曲讨论等。

美术作为无国界的视觉艺术,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通过造型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出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人们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利用非语言的形式将潜意识里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人们在心灵上、情感上、思想上获得负能量的释放、解压、宣泄等,通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过程,改善情绪、提高认知,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绘画是最简单、最直接地了解人内心世界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绘画作品了解人的性格、情绪状态、人格特点等。将美术艺术作为媒介是最直接、也是最受欢迎的艺术疗愈,涵盖了绘画与讲述、绘画投射、命题绘画、自由主题绘画、房树人绘画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积极的影响。

团体艺术疗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驱动力

团体艺术疗愈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充满色彩,其更加强调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给大学生开展团体艺术疗愈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往往会根据大学生的一些特点进行区分,比如性格相近、年龄相仿(同一年级学生)、经济条件相近等,将这一群体集合成一个团体,进行艺术疗愈,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这样的团体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也可以理解为“同质性团体艺术疗愈”;再比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学生)、性格差异很大、家庭经济相差甚远等,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却要解决同一类问题,如果将这个群体集合成一个团体,用艺术疗愈的方式进行辅导,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异质性团体艺术疗愈”。不同性质的团体应当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艺术疗愈活动方案,一般情况下团体成员人数为10至16人,大团体也可以扩展到20至25人左右,但是人数不宜太多,以免难以深入和控制,如果人数过少则缺乏足够的交流,人数过多则难以深入和控制。为了使成员之间感到平等、安全和舒适,我们常常采用圆圈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也要融入圆圈内,而不是一个人站在圆圈中间,站在中间会有一种被关注的焦点感,这样就会打破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也不利于成员之间的互动。

以大一新生为例的同质性团体艺术疗愈,主题为“新生适应”,帮助大一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拉进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改善学生因为大一入校不适应而带来的困扰和焦虑,使用接受式音乐疗愈,刚开始聆听小调音乐作品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分享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引出适应问题的共性困扰,与学生产生情绪沟通、共鸣,无形中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随后音乐慢慢向大调过渡,在音乐的引领下,使团体成员一起走向阳光、走向积极等。在此类团体中开展艺术疗愈,成员之间会有共同的情感体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倾诉、相互分担彼此的焦虑和困扰,从而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并能够从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如果一个团体的成员呈现出问题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同一个宿舍里住着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而且宿舍矛盾突出,要帮他们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将其理解为“异质性团体艺术疗愈”,此类团体相对难以把握,艺术活动设计要较为巧妙,要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不能让其中任何一个人感到被孤立。再如开展恋爱主题的艺术疗愈心理辅导活动,选用的艺术媒介是剪贴画,团体成员呈现出异质的特点,有正在恋爱的成员、有单身成员、也有刚刚失恋的成员等,在艺术方案设计上要格外用心,既不能让刚失恋的成员感到不安和无助,又不能让单身成员感受到不被爱而退缩,因而活动内容不能太深入,可以以艺术媒介剪贴画的形式绘制自己的恋爱或自己憧憬的恋爱,之后再进行互动和交流,一幅剪贴画形式的恋爱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成员的恋爱观和当下的情绪,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团体艺术疗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案,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将艺术贯穿于整个过程,是团体艺术疗愈的一大特点,参与团体艺术疗愈的成员无需具备任何艺术基础,团体艺术疗愈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和积极的影响力。

个体艺术疗愈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方法

个体艺术疗愈常运用于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中,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展开,是以艺术为媒介开展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减轻焦虑、促进心理健康,通过房树人绘画、投射性绘画、命题绘画、投射性音乐聆听、接受式音乐聆听、再创造式音乐体验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将音乐艺术作为重要的媒介,运用在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中,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音乐可以刺激人的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的,音乐唤醒的正是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促使机体从紧张或者高生理唤醒水平上缓解下来,进入放松状态,副交感神经系统在音乐的作用下会使人得到感到放松。音乐给人带来各种复杂情绪起伏和变化的同时,也让人体验到一种放松的生理状态。例如笔者教的一位大三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太大,导致过分紧张、焦虑、失眠,我们可以采用接受式音乐疗愈方法帮助这名学生减轻学业压力,放松身心,改善失眠等症状,在音乐的共鸣和引导下使学生逐渐进入放松状态,失眠也有所改善。再如笔者教的一名大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又自卑,因考试挫败而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我们可以采用支持内省性音乐疗愈方法,先选择一些小调的音乐使学生产生共鸣,随后音乐逐渐积极,到更加活跃的圆舞曲,再到可以给人力量的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这样震撼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充满希望的音乐作品,达到学生的内省状态,从而引导其心理发生转变,同时可以减少因自卑、焦虑、嫉妒等负面性情绪所带来的校园不安全隐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选择较为高尚、积极、健康的音乐才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杜绝不良的音乐,以免产生负面性效应。

将绘画艺术作为重要的媒介运用在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咨询者的阻抗力,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不善于交流,使个体咨询难以推进,这时艺术疗愈是最好的帮手。在个体咨询时,当学生不愿意进行言语交流,表现出反抗和退缩时,可以采用投射性绘画技术和房树人绘画技术,消除学生敏感的戒备心理,很自然地进入个人绘画体验中,从而推进个体咨询的进展。绘画本身就是内心世界的再现,学生也会慢慢开始和咨询老师分享画面中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形中就将自己的很多故事体现在绘画作品中了,咨询老师再根据专业技术的积极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积极状态,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安全感,绘画艺术用在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结 语

总之,艺术疗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使大学生在参与艺术创作过程中,体验情绪,感受心灵,改变自我,提升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林科:《大学心理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高天著:《音乐治疗导论》(修订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

[3]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积极心理学》,王彦、席居哲、王艳梅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高天著:《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中国轻工出版社,2011。

[5]樊富珉、何瑾编:《团体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7]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