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思政教育、心理辅导、生活服务等多样化的职责,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中还存在部分辅导员工作不被认同的问题。基于此,重新定位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建构明确的工作职责是重塑辅导员形象,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在系统总结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据此提出了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现方式,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高校专职辅导员 角色定位 实现方式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GK25)。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

1.核心角色定位模糊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将高校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评估标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党团和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9个方面,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这是高校辅导员的主体任务与核心内容。目前,部分高校逐渐淡化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角色,而将考勤、查宿、奖励、助学、勤工、补助、学工等琐碎事务作为辅导员的主体任务,造成部分辅导员俨然成了学生的“保姆”。这不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还会造成学生依赖心理,降低学生自理、自控、自学方面的能力。

2.部分角色定位缺失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参与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核心目标是为了能够顺利就业,获得一份适合个人专业和兴趣、具有良好收入的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直接服务主体,理应承担起指导人的工作角色。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导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前者认为应单纯由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辅导员仅仅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潜在地造成了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职责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这极容易降低学生对辅导员重要价值的认识,弱化对辅导员的正确评价,而这也是当前部分辅导员被称为学生“保姆”的重要原因所在。

3.相关角色流于形式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职业角色不断丰富、工作职责日益多样的过程,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的规定,还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党团和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9个方面的职业角色。然而,每一个角色均表现出鲜明的专业化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规定:“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类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之类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要求辅导员首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观念和三观内涵。然而,很多辅导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的,在日常工作中也很少接受进一步的从业教育,从而造成政府、学校赋予其多样化的职业角色,但很多角色却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再定位

1.明确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核心角色

高校设置辅导员岗位之初便是以政治领路人来定位其角色的,随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以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均强调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基于此,当前各个高校应将专职辅导员核心角色定位于思政教育领路人,发挥其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水平的思想道德观念,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方面的作用,围绕这一主体角色来安排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培养方案、考评措施等。高校应最大限度地凸显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角色的价值,发挥其思政教育的主体责任,最终将其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这是高校辅导员回归核心角色,获得学生、家长、社会认可的关键所在。

2.确定高校辅导员指导就业的辅助角色

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是学生最关注的一项内容。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应承担起指导学生就业的主体任务,而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学生的直接主体,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和学生关系最为紧密,也应当将此纳入职责范围。这既可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辅导员角色重要性的认可度,更好地凸显辅导员角色的价值。《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要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能够及时、全面地发布就业信息,开展通用的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政策与流程的解读和宣传,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这充分强调了高校专职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者的重要角色。基于此,各个高校也应当设定就业指导者的辅导员角色,以此建构就业指导方面的角色目标、内容、培养方案、考评措施等,保证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

3.建构辅导员多元服务内容的关联角色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面临工作压力大时,不能仅单纯地摆脱或去除非核心与非辅助性的工作内容,单一化、片面性地完成主体任务和辅助项目,而应在坚守思政教育领路人和就业指导者双重角色的基础上,承担起以多元服务内容为主体的关联角色,拓展辅导员对于广大学生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其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这些关联性角色主要表现为学业指导者的角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角色、网络思政教育者的角色、危机事件处理人的角色、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角色。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一定要从日常琐碎事务管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心理健康、网络思政、危机处理、职业研究层面开展更具价值和更有指导意义的工作。这也是进一步增强高校辅导员角色价值,强化辅导员角色认可的重要举措。

高校专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现

首先,各高校需要更新辅导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辅导员思政教育领路人的核心角色,强调辅导员就业指导者的辅助角色,分类说明辅导员多样服务的关联角色,这些都应立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相关要求,详细说明辅导员的角色目标、角色工作内容、角色考评措施,将此作为指导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依据。这些管理制度是连接政府要求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桥梁,是保证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其次,各高校需要提升辅导员能力培养的力度,要激发辅导员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要进行专业化的角色教育,使辅导员能够对思政教育政策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主体内容与有效措施,还需要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使其掌握丰富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具有求职指导技巧知识,了解并准确解读就业政策和流程等。除此之外,高校也需围绕多样服务关联角色的能力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活动,增强辅导员对多样角色的实现能力。第三,各高校还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采取座谈、访谈、留言的形式,及时了解辅导员多样角色执行现状,准确把握角色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其他层面辅助措施不到位,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导师配合不足等问题,据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为高校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这也是提高学生管理质量、辅助专业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理应成为学校开展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结 语

总体来说,各高校需要明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角色,确定辅导员指导就业的辅助角色,建立辅导员多元服务内容的关联角色,进一步更新管理制度,加强辅导员能力培养力度,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辅助辅导员更好地实现多样化角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协同开发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9。

[2]文薪燚:《专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转换的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26期。

[3]伍康钦:《核心素养: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价值检视》,《理论观察》2018年第8期。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