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才应是具备融合媒介思维、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岗位流通、具备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结合当前传统媒介转型改革的实际,针对当前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实践不足、教材更新慢、考核体系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以及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闻编辑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JG1713)。

在新媒体时代中,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闻传播事业带来巨大影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融合主要表现在组建各大传媒集团、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和融合新闻的出现三方面,新的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新闻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新闻传播工作者还要有跨媒体的技能,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技能已无法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新闻工作需要。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是具备融合媒介思维、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岗位流通、具备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结合新闻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复合型新闻编辑人才应当成为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暴露了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材均滞后于媒介融合的发展,老化的课程体系与考核制度不利于培养新闻编辑人才的实践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应对媒介融合趋势,克服新闻编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高校新闻专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闻编辑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1.模拟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限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局限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互动课堂体验的需求,也不利于培养新时代新闻媒体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模拟式教学方法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学生对新闻编辑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将课堂模拟为报纸新闻编辑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各编辑部,自愿选择时政、社会、体育、娱乐等不同领域,并根据自身媒介定位收集新闻稿件。在模拟编辑部的活动中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定期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每个编辑部的“总编”都应定期召开编前会、采前会,协调编辑小组成员的工作。各组编辑根据所收集的新闻进行新闻稿件的配置以及版面设计。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点评。

2.对比讨论式教学

教师在每节课前安排一两位同学对近期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回顾讲解。在课堂中,针对当前社会热点新闻、传播现象或业界动态,对比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作品,深入分析其媒介定位及编辑方针对新闻信息选择的影响,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进行头脑风暴、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及分析判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就当前某一热点事件进行编辑的各项工作,之后对其成果进行点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对比中进步,使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案例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最为常见,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案例式教学不仅仅是将各理论知识点形象化,还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新闻编辑课堂中,教师用针对性的新闻作品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当前新闻编辑教材中所涉及的案例大多集中在传统媒体方面,同时鉴于教材出版时间的局限性,案例较为陈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收集当前的新近案例,并采用新颖且学生熟悉的方式展现经典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大量收集现实工作中出错的典型案例,如一些有误的新闻稿件及安排不当的版面,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新闻稿件的修改,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可有效降低学生在日后参加工作中再出现类似错误的概率。

新闻编辑实践教学的强化与实施

高校可与当地新闻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新闻编辑实践基地。例如,笔者执教的榆林学院新闻学专业就与《榆林日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榆林学院的新闻编辑课程包含16个实践学时,学生的这16个实践学时均在《榆林日报》完成。学生去各编辑部实地学习当前媒体编辑运营情况,参加编前会,观摩编辑工作流程以及修改稿件的过程,聆听业界前辈的讲解,同时学习传统媒体在面临新媒体冲击的进程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并对传统纸媒的新媒体编辑日常工作进行了解和学习。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媒体展览馆,了解媒体发展历程,学习优秀新闻编辑的工作精神;还邀请《榆林日报》的一线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经验分享,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学生在学业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为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报纸编辑、设计能力,检验专业教学效果,还举办报纸编辑大赛等比赛活动,以培养和发掘大学生的报纸编辑能力、设计能力、灵机应变能力为宗旨,以锻炼其专业实践能力、发挥自身特长为目的,要求学生在结课时呈现作品。这些活动除了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实践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其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新闻编辑教材的更新速度与建设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新闻编辑的理论框架主要依赖于教材的使用,而目前国内权威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大多倾向于传统媒体,更新速度慢、涉及媒体类别单一是当前新闻编辑教材的普遍问题。新闻编辑现有的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教材的重复加工,由于编写周期问题以及现有的编者立足局限,致使“传者本位”倾向明显,传播流向为自上而下,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内容设置较固定化、模板化,风格多为训导化,新知识、新内容、新讯息、新研究等更新补充不及时,导致教材内容陈旧,案例落伍,缺乏时代感和完整性。在当前报网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纸媒纷纷与新媒体融合,成立新媒体部门,力争提高新闻传播速度,扩大媒体影响力。但新闻编辑教材中鲜见传统媒体转变的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因此,更新教材对新闻编辑教学至关重要。

教授新闻编辑的一线教师能及时得到学生对于教材的反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赖基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会永远无法跟上现实中媒体变迁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做好终身备课的准备,将业界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融入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而现实中媒体编辑的变更与要求便是最好、最鲜活的教材。

新闻编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路径

当前新闻编辑课程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考试形式极大地限制了题型的设计,理论性知识点偏多,应试性考试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现象,无法切实、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容易导致学生对平时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忽视,如此,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便失去了教学辅助作用,学生的收获很小,在这种情形下,改革考核方式成为必然。根据新闻编辑课程的性质,笔者建议将新闻编辑教学的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放大,由原来的30%提高至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课堂模拟教学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与并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模拟新闻编辑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学习成为把关人的过程,有助于考查学生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根据媒介定位准确选择新闻信息的能力。由于是小组合作形式,为确保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以便全面考核,小组成员应轮流进行课堂陈述,考核依据为小组成员具体角色及任务分工的书面说明材料。

第二,新闻单位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依据实践教学单位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打分。

第三,新闻编辑作品占总成绩的10%。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现最终新闻作品,评估内容和版式两方面,此外,要求每位学生上交一份学习总结,这既是其对本学期学习的总结,又便于教师从中提取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立足地方 特色教学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7个专业布点数达到1244个,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占高校在校本科生人数的1.4%。因此,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与巨大的就业压力。新闻编辑作为一门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应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求。当前,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在校期间的培养、锻炼有很大的关系。在新时代,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而立足地方、结合本地特色,是新闻编辑以及其他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努力的方向,也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就业的突破口。以榆林学院为例,学校地处榆林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与文化资源,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就业基本饱和,而新媒体尚有很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对此,高校应立足本地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针对本地现实需求,培养属于自己的特色人才,为大学生教授更多的发展技能,也为本地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结 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介格局发生变革,传统的高校新闻教育工作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新闻编辑作为典型的新闻实务类课程,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教育倾向和封闭式、内在式教学是其最大的弊端。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进程的加速对高校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迫在眉睫。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新闻人才应具备融合媒介思维,能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岗位的流通,具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新闻编辑教学改革从思维理念到角色定位,再到人才培养,是一个必不可少又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对于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应以当前媒介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思维理念,紧跟媒介发展步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不断调整、不断尝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型新闻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雅:《浅析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写编》2016年第2期。

[2]胡正荣、冷爽:《新闻传播学类学生就业现状及难点》,《新闻战线》2016年第6期。

[3]陈俊妮:《关于新闻实务类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评估方式的实践体会——基于〈新闻编辑〉的教学思考》,《新闻知识》2015年第12期。

[4]陈莉:《全媒体战略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重构研究——以新闻编辑学为例》,《新闻世界》2016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