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开”是芭蕾舞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通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向外转动,一方面使舞者的整个腿部向外转开,身体获得更大的支撑面,从而让舞者在表演的时候重心更加稳固,舞姿更加优美、自然,给人带来灵巧、雅致、轻灵、活泼的视觉观感;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的身体线条,彰显贵族气质,达到理想的唯美境界。文章在简要论述芭蕾舞训练中“外开”含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外开”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技巧,从而为舞者的芭蕾舞学习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芭蕾舞 基础训练 “外开”教学 重要意义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一门技艺精湛、魅力无穷的表演艺术,虽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但却遵循着严格的动作规范和审美标准。由此,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芭蕾舞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具体来说,是遵循着“开、绷、直、立、轻、准、稳、美”的训练要求,进行动作训练和肢体塑造。其中,“外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训练技法,在芭蕾舞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外开”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外开”的概念

芭蕾舞基础训练不仅内容丰富、目标明确,而且具有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等特征,一方面要培养舞者匀称、挺拔、完美的体态;另一方面要使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达到心与形的完美交融以及意念与感觉的有效延伸,从而呈现出完美的舞蹈表演气质。

其中,芭蕾舞训练中的“外开”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舞者上身与下身的一切关节部位向外打开,具体来说,是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左右对称的对外打开。这不是人体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习惯性动作,而是发源于皇家宫廷的极具贵族风范的舞蹈动作。“外开”一方面使舞者的整个腿部向外转开,让身体获得更大的支撑面,重心更加稳固,舞姿更加优美、自然,给人带来灵巧、雅致、轻灵、活泼的视觉观感;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的身体线条,彰显贵族气质,达到理想的唯美境界。

2.“外开”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在芭蕾舞训练中“外开”的基本要求是:舞者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的“外开”,必须尽量把双脚、小腿、大腿向外转开,使其从原本对着人的正前方转变为向着人体两侧打开,比如双脚应呈现出“一字形”的摆放状态,打破了人体生理上正常的形体状态。在此情形下,舞者双腿具有明显的直立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臀部向上拉伸,向前推进,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芭蕾舞表演的形体标准,即身体挺拔、收臀提臀。芭蕾舞初学者进入课堂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身体放在转开的脚位上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外开”的训练活动,这是芭蕾舞者训练和表演的基础。

3.“外开”的影响因素

正如上文所说,“外开”不是人体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习惯性动作,而是发源于皇家宫廷的极具贵族风范的舞蹈动作。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外开”的幅度与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要求所有的学员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外开”幅度和效果,而是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需要考虑人体胯骨关节形状和关节窝边缘的大小。这往往决定着股骨头“外开”的大小,是由先天造成的,后天的训练对其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外开”训练牵动着股骨头旋外的主动肌收缩和被动肌的牵张,因此,还需要考虑学习者肌肉的收缩能力。一般来说,参与股骨头旋外的肌肉主要包括外侧肌、内侧肌、缝匠肌等,这些肌肉的收缩性与牵张性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完成。最后,芭蕾舞的“外开”训练还受舞者臀部和大腿部脂肪的影响。一般来说,该部位都具有肥胖特征,脂肪较多,在进行“外开”训练的时候,不仅非常吃力,难以实现标准的“外开”幅度,而且“外开”的视觉效果以及所形成的人体线条也不是很美。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减肥活动加以克服,以满足“外开”训练的前提条件。

芭蕾舞训练中的“外开”训练方法

1.腿部的“外开”训练方法

芭蕾舞学习者的“外开”训练首先是从腿部转动开始的。一般来说,学习者要注重对腿部肌肉群的训练,从转动大腿内侧肌肉开始,锻炼肌肉的灵活性和自控性,从而在芭蕾舞表演的时候能自由地进行腿部的屈伸、转动,而不是通过外力的压迫来实现。对于芭蕾舞初学者而言,严格地“外开”和“紧贴”身体五位可能会造成膝盖受伤或者是平足的后果。因此,腿部“外开”的训练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尤其是要保持腿部肌肉的平衡性。

正确的腿部“外开”训练方式包括“Battement Fondu”(单腿蹲),即动力腿应该在大腿的前面收回或者是伸出,从而在外开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动作,由此获得“外开”的训练效果。其次,“Rond de jambe par terre”(就地画圈)也是腿部“外开”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大腿内侧肌肉向外旋转的力量进行画圆活动,不论是正面画圆,还是反面画圆,整个动作也都是在转开的状态下完成的,由此实现“外开”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芭蕾舞的基础动作“Demi Grand-Plie”(中蹲和大蹲)也是对学习者大腿内侧肌肉进行锻炼的,它要求两个膝盖与双脚垂直对齐并且分别向外打开,从学习者的侧面来看,他们的脚、膝、腿、胯、肩处于同一个平面空间之中。事实上,完成此动作的过程也是对芭蕾舞腿部“外开”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他动作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除了学习明确的芭蕾舞“外开”训练方法,学习者还必须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尤其是要很好地控制左右腿动作中旋外幅度的对称性。当一条腿支撑地面,另一条腿进行旋转动作时,人们往往只关注运动中的腿,而忽视了支撑腿的外开动作,从而导致此腿胯部的下坐,脚后跟朝后,臀部翘起,由此带来的视觉效果很不美观,极大地破坏了芭蕾舞的造型。由此看出,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式,要想真正实现腿部“外开”训练的效果,首先必须解决支撑腿的“外开”,实现了此目标,运动腿的“外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具体来说,在进行芭蕾舞“外开”训练时,学习者必须掌握以下动作要领:一是要踩住,即支撑脚要死死地抓住地面,并保持整个身体的平稳,尤其是运动腿的平衡。二是支撑腿要有意识地进行上提运动,从脚部到髋关节、到膝部、再到大腿内侧,给身体带来一种上升感。三是要体现出“转开”的幅度,从脚部到小腿、膝盖、大腿内侧都要有明显的“转开”动作,只有这样的动作才能给人以漂亮、舒展的感觉。四是在进行踢后腿与抬后腿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骨盆偏移。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地面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自然平躺于地面之上,此时的支撑腿没有任何负重,然后再进行站立时的“外开”训练,使两腿向外打开相等的幅度。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再站立起来进行把杆训练,这样就能够准确地把握“外开”的技巧和程度。

“外开”教学在芭蕾舞训练中的重要性

芭蕾舞的“外开”技巧是非常讲究的,脚的展开方式、落地位置、支撑点等都具有明确的规定和审美标准,既涉及舞者的整体造型和气质,同时还关系其他技巧的顺利完成和视觉效果,因此,“外开”教学在芭蕾舞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舞姿显得更加优美、典雅

芭蕾舞美学中的“外开”原则自1700年产生以来沿用至今,成为各个时期芭蕾舞编导者、表演者和欣赏者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具体来说,芭蕾舞产生之初,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脚步的摆放位置和运动方式直接关系到舞蹈的美感,但外开的幅度很少超过90°。后来,随着芭蕾舞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审美体系的日益完善,人们认为脚部外开在90°以下的是缺乏教养、出生低下的表现,在舞蹈表演中更是如此,而180°的“外开”舞姿能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长此以往,“外开”标准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最直观的视觉美感,提升了舞蹈表演的艺术水平,还最终成为芭蕾舞优美、典雅的一个重要象征,成为评判舞蹈表演者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2.有利于表演时身体保持平衡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把身体重心集中在两腿之间时,稍微把脚转开一点,不但会减轻腿部的负重感,而且会明显地感觉到脚底控制力更强,身体更稳重。在这样的脚步位置上抬起一条腿时,只需要移动大约一只脚的宽度就可以了,因此,身体所做的调整幅度最小。在进行芭蕾舞表演的时候,舞者抬起一条腿时就必须把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移动到另外一条腿上。为了使动作展现出轻巧、灵活的视觉美感,舞者就必须学会腿部的“外开”技巧,灵活地掌握大腿与髋关节的转开方式,在运动过程中提升支撑腿的控制力,保证动作腿转开时的身体平衡,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旋转动作的稳定性,使整体动作既有一定的张力,又显得轻巧、自然,这便是芭蕾舞的美感所在。

3.增加腿部动作的灵活性

学习者在进行芭蕾舞训练时可以发现,如果站成正步,旁抬腿就无法达到理想水平。但是,如果采用“外开”的方式,使两脚转开站成一位,这时腿部的髋关节就显得更灵活,不管是进行单腿转圈运动,还是进行旁抬腿运动,都会更加顺畅、自由,造型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腿部动作的多样性。由此看出,芭蕾舞的“外开”训练还具有增加腿部动作灵活性的功能。

4.具有净化动作线条的功能

在芭蕾舞训练中,如果舞者两脚“外开”的幅度比较小,在进行踢腿运动时,脚跟就会朝上,膝盖朝下,腿部线条不仅不长,而且也不直,这样就会破坏舞者身体的线条美感。但如果舞者两脚“外开”的幅度比较大,能够保持在180°,在进行踢腿运动时,脚跟就会与膝盖保持在一个平行的直线上,给人带来一种整齐划一、线条式的美感。这正是芭蕾舞,尤其是古典芭蕾舞所追求的最佳造型。

5.奠定其他舞蹈动作表演的基础

随着芭蕾舞技术的不断丰富,快速移动重心和改变身体运动方向的技术和表演方式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腿部“外开”动作的支撑,使舞者的身体更稳重,步伐更加灵活,能向舞台的各个方向进行自由运动。

“开、绷、直、立”是芭蕾舞训练的四大内容。“开”被放在首位,可见其在芭蕾舞训练中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外开”不是人体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习惯性动作,而发源于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皇家宫廷舞蹈动作。“外开”不仅使舞者的整个腿部向外转开,身体更加稳重,舞姿更加优美,还能最大限度的延长舞者的身体线条,给观众以美感的享受。因此,在芭蕾舞“外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注重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同时还必须拥有正确的训练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外开”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立人:《芭蕾术语大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鞠宇鹏、谢慧珍:《芭蕾教学法》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3]董洁:《浅谈芭蕾的外开训练》,《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