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师德师风与职业幸福的关系,启发他们提升师德修养的自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正确处理职业幸福与师德修养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提高追求幸福、享用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感受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关键词]师德 教师 职业幸福感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专项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7JK0889)

引 言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逐渐降低,出现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淡化,学术不端、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特别是在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念影响下出现不平等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甚至侮辱学生、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有偿家教等道德失范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师职业应有的幸福感缺乏深度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新时代下创新发展教育的关键仍然在于教师,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国家的教育质量,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师德师风与职业幸福的关系,启发他们提升师德修养的自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正确解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教师作为一份高尚的职业,只有对这份职业有一个全面准确定位,对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有一个正确的解读,才能充分感受到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

首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自教师职业本身所带来的荣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产生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把金钱、名誉、权力看成人生的唯一追求,认为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忽略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在于给予。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当教师在教育岗位上的辛勤付出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教师这份职业带来无比高尚的荣耀时,就是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即是一乐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灵魂、培育健全人格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享受教师职业本身带来的荣耀。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认识个体幸福与群体幸福的关系,用心体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幸福,在为学生构筑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

其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判断一个人职业幸福的主要标准是其事业的成功与否,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师事业成功与赢得学生尊重和认同的前提。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育人能力、开阔的全球视野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就无法真正得到学生尊重和认同,教育的使命也无法有效完成。教师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育健全人格的一种职业,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其职业幸福感虽然与社会、领导、同行的评价有关系,但最核心的是在与学生的日常关系中,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是教师职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在教师职业幸福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学术是否渊博,还在于师德是否高尚,良好的师德素质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也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好老师应该是仁师。当下有些教师缺乏爱心,敬业育人意识淡薄,仅仅把教育视为谋生手段,缺乏职业认同感,身在其位,不谋其职,整天抱怨工资低、工作敷衍,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如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虐待、体罚学生,向家长收取礼金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损害教师的社会形象,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敌对情绪。常言道,因为爱,才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爱是永恒的主题。真正的好教师,应该将爱放在教书育人第一位,只有爱孩子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懂得感恩的好学生,只有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的教师,才能将事业和学生相结合,用爱来滋润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值得尊敬和认同的好教师。

再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取得的成绩。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各级各类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荣耀。作为一名教师,给予自己最好的回报不是在这个岗位上挣了多少钱,获得多高的社会地位,而是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在自己的精心培养和悉心教导下成长成才,桃李满天下。看到无数的学生在自己的谆谆教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看到自己所教育的一批批学生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新时代,要培育出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全能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广大教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才会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打下扎实的知识功底、铸就过硬的教学能力、养成勤勉的教学态度、总结科学的教学方法、厚积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育人能力。

最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关心和惦念。教师的定位是在今日之爱戴、未来之追忆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只有德才双馨的教师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持久认同,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只有真正扎根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埋头苦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心尽力,不为名利所诱,这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最真挚的关心和惦念,进而获得人生中最高尚的职业幸福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优秀的教师,会用父母般的慈爱来引导学生理解爱、激发爱、传播爱,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贴心人,也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精神的人才。当下,社会上存在很多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他们内心脆弱、自卑心理严重,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爱和关心,用自己的温暖和情感温暖学生心灵,用欣赏与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用信任树立他们的自尊,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感受老师的爱,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些事业成功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而时常将恩师挂念于心,也因为老师的鼓励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所以自然不会忘记教师辛勤的付出,逢年过节问候自己的恩师,使老师体会到其他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用高尚的师德引领教师职业幸福感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灵魂,是衡量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回归路径正是在于重塑教师德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当下,针对一些教师师德师风滑坡,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状,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置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地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确立科学的职业幸福观,提高教师获取职业幸福的能力,构建以职业幸福为取向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一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幸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受到的一种内心满足,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家庭幸福与事业幸福等。柏拉图提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即人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必须具有美好的品德,只有具有美德的人才配拥有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缺乏理性和美德的活动,就无法体验到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教师职业劳动是精神劳动,其职业幸福观必然是高层次的幸福观,集中体现在精神层面,一方面,教师要正确定位身为教师的幸福,只有深刻理解幸福的内涵,时刻保持一颗知足常乐淡然于心的心境,有一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责任心,才能获得持久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正确对待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教师应当追求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应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自觉抵制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中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二是用高尚的师德为终身幸福奠基。教师在对师德与职业幸福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自觉涵养师德,提升追求幸福、享用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第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风,从古代圣贤身上汲取德风之力。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讲是一种崇德型文化,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践行温、良、恭、俭、让,强调教师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重视内省、慎独、自律,创造性转化这些优秀品质,可以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新时代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人格高尚的品行之师、学识渊博的学问之师、敬业爱生的仁爱之师,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第三,学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师德楷模。大力开展先进教师宣传教育活动,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展现新时代教师良好风貌,讲好师德典型,弘扬楷模感召力量,形成强大正能量,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是营造用高尚师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自身的内省是关键,但是也离不开国家制度、社会和学校的外在约束。首先,加强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教师头脑,自觉发扬敬业修德、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机制,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心全意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推行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解决师德失范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尊师重教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社会福利,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结 语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正确处理职业幸福与师德修养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提升追求幸福、享用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感受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作者单位:陈桂花 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榆林

李秀秀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