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与终极关怀,而要想有效解决终极关怀问题,就必须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终极关怀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其中汲取精华,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解决现代大学生的终极关怀问题,满足人们的深层精神需求。本文主要就儒家终极关怀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 终极关怀理论 应用

儒家终极关怀理论

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价值体系是以对人的本质或特性的特定认识为基础的。在孔孟以后,儒家人性论的理论立场就是“人性本善”,其在发展演变中,虽有异议,但是在人的终极价值是“成为圣贤”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由此,进一步确定了儒家人性论思想的基本理论指向。个体生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核心部分,而儒家的终极关怀理论与人生命本源的追溯息息相关。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本质在于通过追寻人的生命本源,以感恩之情正确对待生命本源,从而约束人的生命实践过程,进而获得生命终极价值和意义,在个体生命的安顿上主要以“孝”的观念全面体现,即为天地尽孝、为社会尽孝、为父母尽孝。

1.天地

“天人合一”就是为天地尽孝所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人为天地尽孝就应该遵守天地法规,效仿天地准则,以其作为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在儒家看来,天地的最佳德性是通过天覆地载促使万物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并始终保持健康状态。在根源精神方面,其与仁德是相一致的。人要经过修身养性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将遵守天地准则作为基本责任,通过自身道德品质实践并促成天地生生之德,如此,便能够与天地德性相契合,将短暂的生命与天地精神有机融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正价值。

2.社会

在儒家文化中,“三不朽”是指立德、立功、立言,皆是为社会尽力所获得的伟业,是可以获得长久不衰的人生意义的重要方式。社会创造了文化与万物,在社会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人们的生命与精神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文化是成就人生命与精神的重要条件,因此,人为社会尽孝,就应该通过自身品德与智慧为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建功立业。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个体生命难以打破自然体系的局限而长久存在,但社会是由不同年代的人构成的,其体现了长久的延续性,所以,若是把小我的局限放到大我的无限中去,便可以形成儒家思想中的生命终极价值。

3.父母

儒家认为,在包含普通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中,生命的延续都是从为父母尽孝中所获得,通过尽孝使个体生命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天地精神相融合。自我生命与精神既是父母所赐,又会在后代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样一来,个体的有限生命则会成为从父母到后代的无尽生命延续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从中感受到个体生命的重要性,打破了个体生命的局限性,体会绵延不尽的生命价值。因此,个体只需要适当履行自身应承担的人生职责和义务,便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获得人生永恒。

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价值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终极关怀教育与引导时,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许多内容经过详细评析,依旧可以利用。

1.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儒家不仅重视言教,还十分注重身教,即要求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身体力行,强调要通过实践行为体现终极信念,从而提高思想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因此,高校将儒家终极关怀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要与时俱进,能围绕共产主义理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高校要不断加大对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杰出代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具备良好的终极关怀意义和价值,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精神食粮,满足其精神需求。同时,高校在进行模范人物宣传时,应注重真实性,不能脱离实际,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模范人物的精神力量。另外,还需注意群众性,要进一步拓宽模范人物的选择范围,深入挖掘各个行业的先进典型,使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促进相关活动的开展。

2.教育内容

儒家终极关怀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大多使用平实、亲切、容易识记的语言对生死观、人生观、终极信念等进行阐述。首先,在生死观上,儒家主张要珍惜并善待生命,对待生活应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所以,需要时刻珍惜,一旦遇到困境,应积极乐观,不能轻易放弃,要始终保持正向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在人的一生中,事业、感情与理想都是必需的,而在实现及拥有它们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能遇到困难。对此,大学生应该学会汲取和借鉴儒家思想中的积极部分去面对挫折,要辨证地分析问题,要把困难和挫折当成磨炼自己的机会,努力实现生命价值。每个人都不愿意无谓地失去生命,但是,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儒家也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将生命与死亡赋予使命与责任。因此,当为“仁义”而献身时,儒家主张应义无反顾,得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种对于生死的诠释,是珍惜和善待生命的进一步升华。在实现人生价值上,儒家强调要努力奋斗,去创造丰功伟绩,始终持有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态度。在现代化社会中,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追求,大学生应树立伟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积极开拓创新,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在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把有限的生命转换成无限的价值。

3.信念信仰

在信念信仰上,儒家主张着眼于未来,始终坚定信念和信仰,并不断追求远大的理想。在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中,详细描述了人们期望的美好生活,该观点与我国人民的心理愿望十分契合。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比较分析,从“大同”思想中吸收精华,使之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以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清楚地意识到,儒家的终极关怀无法替代现代社会人们的终极关怀,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选择性使用。儒家的建功立业思想带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时应注意:其一,正确定位思想。当前,大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其二,正确定位“功”。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就是立“功”。其三,正确定位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将建功立业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始终坚持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在大学生的学业、事业奋斗中,只有确保思想方向的正确性,其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才会得到社会认同。而儒家的“大同”思想属于原始的共产主义设想,不同于物质丰富、供需平衡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尤其要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更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反之,要是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忽视了思想教育,使他们太过注重眼前利益,极度功利化,他们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脱离现实谈论理想,容易误入歧途。

总而言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大多数内容对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师要从客观视角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和判断,汲取精华,切实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样,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综合素质,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巨大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儒家终极关怀理论的应用

1.重视终极关怀

重视终极关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一直注重终极关怀。在战争时代,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应该大力提倡和表彰“五个庄严革命口号”,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另外,他还多次教导,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针对新形势、新时代以及干部队伍的不断演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位领导干部都应明确参加革命的原因和意义,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支柱和新生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终极关怀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发挥终极关怀理论的人生指导作用

终极关怀与人生走向息息相关,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终极关怀目标不同,为大学生指导的人生道路也不相同。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引领生活,这样他们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对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儒家终极关怀理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终极关怀

高校应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给予正确引导,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主要是由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以及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而决定的。第一,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同时社会发展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因此,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把握正确的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二,大学生对于社会而言是人才和希望,其终极关怀如何,是否具备坚定的、正确的信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第三,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终极关怀的引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备受网络影响,有时会产生消极态度,此时,高校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儒家终极关怀理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大多数内容都直接影响着现代终极关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客观角度对其进行评析和借鉴,进一步落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使现代大学生的终极关怀问题得以合理解决,激发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儒家伦理道德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浅析》,《才智》2015年第20期。

[2]王思远:《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学位论文,东北农业大学,2013。

[3]朱敏达:《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6。

[4]宛惠哲:《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借鉴》,学位论文,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