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陕西城固农村,今年过年回去待了六七天,和亲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发现无论在哪里,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都是子女教育。我发现,教育如今成了农民致富后最看重的一个“投资渠道”,为子女的教育投入再多都舍得。这期间我还见了几个当教师的亲友,他们关心子女教育的同时,也关心落实教师减负政策问题,他们期待通过减负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增值提质”。

邻居军华的孩子当年学习成绩不错,本科和研究生都去了985院校。“我娃月收入9000元,可他觉得在单位事情不多,还想读博士,最好是读公派的国外博士,所以他最近一直在准备英语8级考试。我们觉得这就很不错了,可人家要继续上学,我们只有支持的份。”谈到孩子,军华的话匣子就收不住,言语里洋溢着自豪。像这种收获“教育红利”的农村家庭,在我们村里还有很多,很多年轻人通过上学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也与国家高考对农村考生政策倾斜有关。

农村学生报辅导班成家长共识

看到村里很多学习优秀的榜样,如今一批正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也都信心十足地学习。比起以前,现在的家庭稍微有能力,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比如把孩子送到县城去,甚至家长或者老人租房陪读,风雨无阻地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把孩子送到校外辅导班已成农村家长的共识。

大年初一给舅舅拜年。表弟的女儿甜甜在县城一中上高二,平时由外婆在县城照顾。表弟媳妇焦急地对我说:“甜甜成绩不好,把人急得没办法。我们给她报了培训班,一学期就得三四千元,可效果不明显啊!”对表弟这样的家庭,上有生病的老人常年吃药,下有两个小孩要供养,这样的教育开支不可谓不大。我急忙安慰她,要对孩子多鼓励,不要太着急。“现在大家都这样,你不送辅导班别人在送啊!”儿子在县城一所中学上初二的龙军说。

这时,坐在旁边的表妹问我:“你觉得给孩子报辅导班好吗?我也准备给儿子报。”我一时语塞。因为另一家亲戚的孩子在西安周至从小一直补课不断,周末补、寒暑假补,本来想着考个好中考成绩进入省示范的县中学,可是最后成绩却不理想,进了县上普通高中。

大年初二晚上,大家围着火炉子,和回家拜年的堂姐一家聊起了孩子的教育。就该不该报辅导班这个问题,我和在农村学校当老师的姐夫李学进行了探讨。外甥乐乐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去年保研成功,他经常是身边亲友学习的榜样。“我以前就没给乐乐报过任何辅导班,只要求他把自己课内的内容掌握透就行。”“关键你是当老师的,咋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大家笑着说。姐夫说,这不是必然的,自己学校老师的孩子有没上好学校的,也有没考上的。老师教育自己子女并不是很专业,但借助好自己的教育优势,教师教育子女相对科学些。在城乡家长们都在给孩子报辅导班,在唯恐孩子掉队的情况下,这种“不报辅导班”对焦虑的人们来说不容易接受。

面对国家从上至下“减负”呼声越来越强烈的大环境,在家乡我却见到了许多农村的亲友们节衣缩食,加大家庭教育投入,不惜让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走进各个课外培训班“增负”,只为了高考中最后一搏,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前途。

“教师减负”让一线老师期待

过年和几位当教师的亲友聊起了教师负担这个话题。张亮(化名)是一所农村小学的老师,他无奈地说:“现在教师的非教育教学类任务不少,有教育扶贫的,还有各种迎检的,比如双高双普、创建的,各类表格、报表都要做,老师们的负担繁重。”在另一所中学任教的王俊丽(化名)说,学校很多工作是应付上级布置的各类考评检查、活动,纸质版电子版汇报、安全、党建、扶贫、家访、会议等,难以安心教学,很难有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

2月15日,教育部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9年将出台制度性文件,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听到教育部将在今年为教师减负的消息后,引发一线教师的广泛期待,他们感到大快人心,希望这次可以真正落实,真正惠及广大一线教师。

“校园需要单纯安静的环境教书育人。可是现在的老师们每天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材料,甚至占去了老师三分之一的时间,怎么做好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位校长建议道,“术业有专攻,希望政府部门聘请专业行政人员应对检查,而不是让老师完成各种材料任务。”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