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区域游戏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活动中,精心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既能让幼儿开阔视野,又能促进其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在旬阳有哪些本土资源可以利用?本土资源可嵌入到哪些区域?活动中老师如何指导?材料如何投放?

一、丰富的本土资源

旬阳地处汉江沿岸,特殊的地理风貌形成了全国唯一的太极城,四季特征鲜明。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随处可见;旬阳文庙、蜀河古镇、南阳山等旅游资源丰富;花鼓子、“滚龙”“烧狮子”、彩船等文化资源多样;狮头柑、拐枣、龙须草、竹子等特产丰富;“翻绞绞”“抓石子”“跳房子”“滚铁环”“扇烟盒”等传统游戏多样。这些都能成为孩子们区域活动的支撑。

二、本土资源与区域活动的嵌入

1.根据活动主题灵活选择可嵌入的区域

以“我可爱的家乡”主题为例,需要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基本知识,在区域活动中可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游戏活动,同时在展示区张贴各景点的照片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轮流当小导游,带着“游客”分别来到“景点”前进行解说;在美工区让幼儿学画太极城;在表演区教幼儿学打旬阳花鼓、唱旬阳民歌;在角色区开展旬阳美食、特产买卖活动;在建构区搭建旬阳标志性建筑等。

2.结合各区域主要功能开展相对应的区域活动

教师开展具有本土资源特色的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结合该区域的主要功能。如生活区主要是动手技能的活动,我们可以用麦管串项链、手链,用龙须草学习编织,用石磨磨豆腐等。益智区让幼儿动手动脑,在观察、思考、尝试操作中发现新知识,我们可以做蔬菜水果拼盘,水果坚果排序等。美工区主要让幼儿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创造,从而获得一定的技能,可以开展种子贴画、蛋壳贴画、石头画,用各种树叶、花草、种子、果实布置四季美景主题墙等。建构区是指幼儿凭借一定的材料进行想象构造,我们可以用瓶瓶罐罐叠高塔(文星塔),用竹子修“隧道”等。运动区让幼儿体验游戏玩耍的乐趣,可以抓石子、“跳房子”、滚铁环、打陀螺等。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与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1.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投放本土材料

在材料投放时,我们可以根据小、中、大班孩子不同的年龄特征投放。小班幼儿求知欲及动手尝试的愿望较强,因此材料投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旬阳近几年蚕桑兴起,而蚕蛹又是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我便让孩子们用小手把桑叶撕碎、给蚕蛹喂食。中班幼儿则可以利用当地的粽叶练习打结、拧绳子、穿手链、编制心形卡等。大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竹条尝试编出小竹席给蚕蛹做床,孩子们热情极高。

2.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材料

在以“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背景的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本土材料。美工区:我大胆尝试,把旬阳手工红薯粉条引进区域活动中。我用开水烫了一下,然后捞出来,让孩子们用软粉条在塑封好的图画上沿边线制作出别具匠心的粉条边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了幼儿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我还从汉江边带回来沙子、石头,和幼儿一起制作彩沙、彩石,完成美丽的沙画和石头画。音乐区:孩子们拿着鼓、锣、小唢呐,听着家乡的花鼓曲,开场音乐会。在唱唱跳跳中熟悉花鼓子的特点、旋律和节奏,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建构区:我们把灵崖寺大殿、黄州馆、廊桥等照片贴在墙上,让幼儿运用积木模仿摆出建筑模型,然后向同伴介绍建造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能力。

3.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

我们在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生长的蔬菜与农作物,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还组织幼儿采、摘、挖、烧、品菜,体会收获的过程,并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进行种子、果核、 果壳贴画,蔬菜瓜果创意制作,用龙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让孩子充分动手动脑。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开展“我的服装秀”活动。生活区:让幼儿练习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音乐区:用竹子做成响板、木鱼、竹筒等乐器,让幼儿为歌曲打节奏。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探索事物的愿望,又使主题活动实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总之,本土资源是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创设情境,力求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可利用的乡土资源,使之能对幼儿进行鲜活生动、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