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通过大脑思维对学习资料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记忆,对知识的重点部分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此过程进展不顺利或者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时,很可能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了问题。目前我国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很多问题,分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坚持学习、作息混乱、厌倦学习等。本文就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剖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

(1)教学因素

小学阶段教材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教材的难度、性质、组织、价值、情感色彩、趣味性等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小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品行素质、教学态度以及思想情绪都能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效果产生深刻影响。除此之外,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和较重的课业负担,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抵触学习,消极对待学习。

(2)学习障碍

除去部分先天性智力缺失的学生,还有极大一部分学生因某种内在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形成学习障碍。小学生已初具想法,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以多动症为例,该类学生表现出活动过多、行为冲动,这些因素自然影响学习,这些自我失控问题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直接关系,正是这些阻碍了学生学习。

(3)心理因素

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怕失败、好依赖、易悲观、怕吃苦等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不好、不想学;忧虑、悲伤、急躁对学习百害而无一利,产生懒惰、逃学、厌学、学习缺乏动力等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结构不完整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影响。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

(1)因材施教,调动课堂积极性

不同环境会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学生会听,有些同学会看,对此教师要关注学得快的、学得慢的、有特长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情感体验、有能力提升。

(2)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只有7~13分钟,他们自制力差很难控制自己。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正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效率会更高;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做习题时,树立学生先复习后写作业的意识,又好又快地完成作业;根据记忆规律、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纠错本,从根本问题上下手,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点,一周一突破,长久坚持必有成效。通过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能提高。

(3)培养阅读习惯,增强知识储备

学生的首要职责就是学习,对于课本的片面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孩子爱玩是天性,要想引导学生主动摄取课外知识需要另外的方法。根据学生易受同伴和环境影响的特点,教师可举行班级读书、亲子朗诵、读书笔记展览、写字大赛、讲故事比赛,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为快乐成长奠基。

(4)学校家庭双管齐下

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庭也有着同样的责任。家庭不单单是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和起居,除去这些物质需求外,孩子精神方面的照顾更为重要。父母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采取适当关心的方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将孩子的不良习惯在玩乐中进行巧妙纠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因素很多,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只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还需要家庭的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和教师双管齐下,第一时间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为人师者应不断找方法、想策略,为学生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高铁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