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学习?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就是要通过不同的途经和方法让学生 “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建立自信、兴趣引导、学法指导、体验成功这四个层次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建立自信心,激活内驱力

学生的自信力比智力基础和掌握已有知识更为重要,没有激发起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其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之所以学习被动,原因有: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二是学生不相信自己“能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是培养,而是释放和开发(教师因素除外),其关键首先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活内驱力。以我带的新一届初一来说,第一周我没有急于按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先进行了一项调查,要求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平怎样?你认为语文学习很难吗?你认为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语文水平可以达到优秀吗?调查结果显示全班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平差,语文难学,特别是写作,不敢肯定自己三年后可达到优秀水平。由此可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重新肯定自己是多么重要。课堂上,我出了这样一道自选任务题:写一张纸的汉字或读一段课文,也可讲一则小故事或写一篇日记。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项“受检”的作业,然后在班上展示。每个学生都赢得了赞誉,学生的笑脸上分明写着:原来我也很棒!这样,“能学”的种子便开始发芽了。

二、兴趣做老师,学习变主动

1.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例如,在教《〈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一场“人人都是小老师”活动,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分别负责一段课文的朗读、释词、翻译、谈感悟的任务。每个小组按照各自分工轮流上台讲课,而我充当学生,向“小老师”请教。这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渴望表现的心理,他们个个积极地查资料,向同学请教,与同学探讨,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学习。把教学融入活动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上。学生们分工合作,两节课时间就完成了课本剧表演。在笑声中,学生对皇帝、大臣等人物的个性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准活动的切入点。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使用恰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传递只有伴随着乐趣,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让教学充满乐趣,让教育对象在欢乐中游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想学”“乐学”。

三、重视学法指导,学会自学方法

教学过程应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学中应重视学法指导,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强烈愿望,但如果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虽说学无定法,但学语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学习诗歌,我就教给学生自学诗歌的“五步法”,即知内容、说诗意、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学习文言文,我就总结出“先熟读知大意,调、换、增、删、译原文,重点词汇要牢记,典型句式细辨析”的学习规律。

四、体验成功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证实了“自我实现”的预言具有科学性,那些获得高评价的学生,有意无意中就真的按照老师的预期发展着,多半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教育者应当巧妙地运用期望效应,有意识地提高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期望水平。批改作业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期望的最好渠道,可以把对学生的期待与肯定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位每次作文只写多半张纸的学生,我这样写批语:“如果生活中多观察,写作中多想想,作文的篇幅一定会长一些!”下次作文时发现这名学生有进步,再写上“果然有进步了!建议你每天读一篇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语言,你一定会写出更棒的作文”这样鼓励的话。这种关注要一直坚持下去,因为学生都会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不断的激励增强了学生争取成功的动力,最终达到自我督促、自我提高的目的。

要让学生保持“坚持学”的持久动力,教学中应根据学情,选择有效的途径,既不能按图索骥,也不能按部就班。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大课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河西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