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列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那么,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语文老师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执教一年级《四季》一课时,教师制作了精美的PPT,将学生带入优美的四季中,在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带来魔术帽,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通过变魔术的方法识记拼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二、准确定位,培养语文能力

1.语言理解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中,教师在对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进行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形式新颖,学生很快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紧接着,出示山峰连绵起伏,长城蜿蜒盘旋的图片,领悟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通过看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对这气势雄伟的工程产生由衷的称赞之情。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将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词语的理解和所表达的情感,不需要教师刻意渗透,而是让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融进学生心里。

2.语言积累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生动描写了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背诵这些语言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时,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第一步,找中心句理解五彩缤纷;第二步,根据五彩缤纷找描写颜色的词语,记忆词语,联系背诵;第三步,找描写的事物,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第四步,感悟语言表达特点。这样,学生在读中,在思考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掌握了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学到了背诵积累的方法。背诵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

3.语言表达能力

《去年的树》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末,我问学生“你想对谁说什么?”可以是大树、小鸟、伐木人等,既是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也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个性表达,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多说、多交流,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4.语言运用能力

《四季》这首小诗描写生动,是学生练习仿写的好教材。教师在学习第一小节时,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怎样的小鸟,怎样的草芽,当小草看到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高兴开心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然后,让学生模仿儿歌句式,展开想象,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三、品味文字,促进文化传承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语言美,诗的意境更美,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老师抓住重点词语“潋滟”“空蒙”让学生理解感悟诗句内容,然后出示西湖美景,问学生“你想说什么”,学生由衷赞叹西湖风景秀丽,老师随即告诉学生如此美景诗人只用28个字就展现了出来,这正是古诗的魅力,语言的魅力。然后,教师教学生吟诵古诗,这种传统的读诗学词方法,为孩子播下了一颗爱古诗、诵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总之,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养成,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多关注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学生能真正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运用,对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情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肯定会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