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对外贸易发展与通关方式的深化改革,报关行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就进一步对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加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期为市场与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提高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如今,各行各业都明确要求员工身心素质良好,可以承担分内工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也不例外。随着行业竞争愈演愈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能够有效应对工作,能够自我调节,能够与人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积极面对困难,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纠正,能够克服由于工作造成的消极情绪。

2.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思想意识状态按社会规范要求所达到的水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等。它是各个层次教育中最为关键、培养难度最大的一种素质,同时也是稳定性和持久性最强的一种素质。目前,很多教育学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思想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各大高职院校也将其放在思想教育的首要位置。不论以前还是现在,各大企业都明确表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3.职业技能素质

职业技能素质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较好的职业品质,如团结协作、严谨求实、遵纪守法等。同时,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还应该具备报检技能和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技能。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同时也检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4.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文学、外语、计算机等各种文化知识与技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素质,即写作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等。另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经济管理体系,要求学生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于其学习专业课程时,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实现自身深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都十分注重相关资格证的考试,并以此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部分院校过于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获得资格证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很少有人有精力参与顶岗实习。资格证书考试非常重视理论成绩,这就与工作岗位对接严重错位,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即使证书在手,也依旧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

2.课程体系不完善

第一,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严重忽略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加大了理论课程比例,而实务与实践课程课时安排明显不足。第二,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前后课程顺序被颠倒,学生知识结构出现混乱。第三,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未能深入了解行业与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导致课程与职业、行业需求相脱节。

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主要途径,也是其能够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但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其领域与深度明显不足,且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无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从校企合作中得到实践锻炼,难以养成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可供学生参加实习的企业并不多,且缺乏深层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校企合作领域十分狭隘,缺乏深度与广度,学生在进行实训实习时,难以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核心操作技能等,这对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影响十分大,不利于其顺利就业。

4.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在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十分常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大部分是非本专业毕业,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过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其专业核心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很多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的,只进行过相关的实践训练,但缺乏专业经验,在传授理论知识时,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实践训练相关的教学内容。报关与报检等相关课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其与海关管理、检验检疫等相关政策以及报关报检业务实践之间联系密切,在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中,教学内容会不定时更新,但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市场动态变化缺乏了解,根本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5.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不符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课程是培养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后续就业,但现阶段使用的教材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由于报关与报检相关政策会不定期更新完善,而编写教材则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势必会导致教材内容滞后。而且,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之间也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的不良现象。

综合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现阶段高职教育来讲,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趋势,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时刻注重个人素养与言行举止,凡事依照规则而行,应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积极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定期或不定期通过走访、调研、顶岗,将积累的实践经验切实应用到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中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还应能够实时了解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商务部门和海关总署外贸政策的历史性背景与现实调整,从而充分掌握专业课程间的密切联系,做好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率与水平。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已有的课程体系来说,其可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取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一些相关拓展课程,如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等,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及多元化的专业知识体系,以此扩展学生的专业化视野。但是,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时代变化及报关行业发展状况为基础,实时更新课程体系内容,调整课程开设的具体顺序,适当增加特色课程,或者在核心课程中添加相关内容,以此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机结合外贸实际与报关单的填制要求,向学生详细讲述国际贸易合同相关条款;在讲解国际贸易方式的时候,应突出加工贸易知识,进一步弥补学生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不足。

3.多元化专业课程活动

高职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普遍没有太大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的利用与规划上,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丰富专业课程相关活动,即课内与课外双向活动。在课堂上应完善并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增加企业的发展动态,以此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外则可以举办专业讲座,详细讲解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4.全方位指导办学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是以教育评估和教学检查等形式,对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办学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纠正或强行纠正人才培养的不当行为与目标。其次,行指委指导。行指委指导是通过制定专业标准、核心课程标准、编写统一教材等方式,引导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专家辅助治学的关键作用。最后,行业协会与报关企业办学指导。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主要有两大协会,即中国报关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其中,中国报关协会备受企业关注与认可,报关职业水平测试与国际货运代理岗位专业证书考试由其举办,对报关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5.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应加强校企合作,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邀请专家来校讲座的同时,还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设计课程体系时,积极邀请相关合作企业人员参与,并听取各企业的建议,以此了解企业对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及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后续与企业讨论核心课程、实训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准确定位校企合作的契合点,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以此提高报关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就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学生不仅要学习商品归类、单证处理、税费核算等专业知识以及英语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团队合作与职业道德素质等。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设计中,应该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科学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积极配合,争取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学敏、昝金淼:《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才智》2011年第9期,第281-282页。

[2]姚涛:《综合素养提高视野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6卷第6期,第19-23页。

[3]谢梦琴:《基于“应用型人才”需要的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室建设》,《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9卷第2期。

[4]宋方伟:《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知识经济》2014年第3期,第180页。

[5]钟飞燕:《新形势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青年时代》2015年第7期,第80-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