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就需要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并根据既有现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人才基础。据此,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 创新

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能够满足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需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2.全面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进程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在扩大国内外外贸行业岗位规模的基础上适当改变了结构、贸易形式等。就社会行业需求而言,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高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且应保证其能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各行各业中得以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方法太过单一化

从教学方法上看,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传统,师生之间缺乏积极互动,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很高,进行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综合业务技能的主要方式,但是部分院校因受地域和师资的局限,尚未广泛推广双语教学,也缺乏专业指导外教。从学生评价的角度看,理论考试仍然是当前主要的评价方法,尽管分数可以反映的学生理论水平,但是并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目前社会十分关注学生独立完成外贸业务的能力,这些素质是理论考试无法反映出来的。

2.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忽略实践

受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理论探究型人才。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与政策的传授,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对实践操作课程安排不足,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充分训练与培养。就实验层面而言,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但是,由于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达不到预期目标,效果较差。虽然各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均在一定程度上安排了毕业实习环节,然而因为实习场所不稳定,或者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实习过于形式化,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存在很大差异。

3.严重缺乏实践培训基地与指导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两种,但是,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投入并不完善,只有一些简单的实训软件,且软件的实践训练功能还不完善,实验室资源短缺导致实验课程难以有序开展。同时,校外实践训练基地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许多基地只是空有虚壳,并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实践训练中。随着外贸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组织扁平化、业务人员一专多能依旧是现代化外贸企业的一大关键性特征,其对员工的经验和技能要求非常高,这就直接加大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难度。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就业,真正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而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就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转变为培养从事外贸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建立以应用与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培养目标时,注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坚持以应用和就业为导向,遵循相关规律和要求,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并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各项指标,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中贯彻落实。

2.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恰当处理知识、能力、素质间的有机关系。在设置教学计划时,以建立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关键,有效提高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构建完善的、各式各样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处理好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还应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其中,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经济法等,确保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从专业能力培养出发构建课程模块,主要划分为进出口贸易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外贸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防范贸易风险能力培养等。

3.深化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其一,恰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采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创造性的交互教学,教师要精炼讲解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去练习、思考、交流和讨论,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未来工作中才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大大提高其整体业务能力。其二,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为促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就业后与市场、企业岗位工作需要相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关注外贸行业动态以及人才需求变化,并随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体系,将最新成果及时传送给学生。其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推广双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与市场动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倡教师多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可设置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实施联合教学,邀请校外专业人士进校任职,尤其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业务课程,更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时动态变化,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加强校内专业实践环节。可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意识的培养。除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外,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还需要配置国际结算、海关申报等模拟操作软件系统,以便于学生能够在仿真环境中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实时掌握进出口贸易的过程,如报盘、填写单据、国际结算、报关等。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教学软件全方位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若想要再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配置国际金融模拟操作系统、国际物流模拟操作系统、ERP企业管理模拟操作系统,使学生熟练掌握业务操作,并具备一定的辅助操作能力,进而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高职院校应与外贸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构建有机联系,积极为学生创建坚实的、完善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训平台,确保学生能够与工作岗位相接触,并以此实践训练平台为辅助,完成实习任务。

5.强化学生英语水平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与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应该同时加强课内与课外的双重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教师应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情境模拟方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该工作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高职院校还应该聘请有经验的外教纠正学生的发音,确保其有良好的口语水平;应采取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劳逸结合,在娱乐中学习知识,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发音技巧。其次,教师在课外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参加一些留学生派对,与外国人多接触,在一定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类的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院校可以与国外学校相互合作,挑选一些学生作为交换生,全面提高其整体水平。

6.进一步构建健全的师资队伍

为了实现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完善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第一,努力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对此,可以利用“送、下、带、引、聘”一系列方式,其中,“送”就是选择一些教师出国深造,主要针对具备良好实践能力,但是理论基础较差的教师;“下”是指鼓励教师进入基层参加锻炼;“带”则是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是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中吸收一些人才承担教师工作;“聘”是邀请专家、企业家担当客座教授。第二,借鉴国外成功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法,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和文化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健全的校外兼职师资队伍。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应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切实结合理论与实践,采取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策略。在优化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素养,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娟:《高职院校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青春岁月》2014年第10期。

[2]黄艳:《关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11期,第161-162页。

[3]李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20期,第25-26页。

[4]刘贤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北极光》2016年第4期。

[5]易珊珊:《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才智》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