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影响和引领着当代大学生、高校教育人员和管理人员,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工作,大学生在学校的鼓励下纷纷尝试、积极实践,部分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创新创业知识的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导致广大学生热情有余但创新创业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各高校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 融入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项目编号:J17B18)。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要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阻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创新创业课程未能真正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课程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更多的时候成了一个口号;第二方面是创新创业课程资源有限,课程质量、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枯燥生硬,甚至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够灵活,教学方法固化;第三方面是相关方面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创新创业类课程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创新能力薄弱,甚至有些教师没有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搬书本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在此种状况下,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有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大家探索的焦点所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障碍

1.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发展和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主要倾向于直接以商业价值的评判标准来进行评判。就拿高校来说,大多数管理者一致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忽视了对人才素质的基本培养。在教学层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大的突破,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并加以推广和实施。其结果是导致不少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也只是仅仅停留在一般商业活动层面,根本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更没有结合实际和自身条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

2.软件和硬件方面投入力度不足。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资源较为匮乏,譬如教材、教师配备、资金投入和相关场地建设等。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关键要素的师资队伍来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相关阅历,还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另外在教材使用方面太随意,大多数选用别人编好的教材或者沿用和时代脱节的教材,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学校特色,自编的教材又有东拼西凑之嫌,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度不健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不够健全、设置的相关课程较为随意,各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局限于项目的申报、大赛的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就业等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很难有所帮助。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4.师资队伍薄弱。一流的学科就要配备一流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由于处于起始阶段,各个方面还在摸索之中,创业类师资队伍紧缺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大多数创业师资队伍都是从相近学科转换或仅经过创业训练营的集训。既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学术背景,又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创业经历的教师在学校中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是从学校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后直接步入工作的,根本就没有创业经验。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充分发挥教师管理的政策导向和倾斜,调整教师的传统管理方法,应该从课堂教学、科研成果、创业项目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和引导。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应对措施

1.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都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己任。具体来讲,学校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原有层面的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学科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技能课,通过课堂理论授课加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创业者或企业家所必备的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信心。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提升、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现场亲历性和通识教育课程的立体性,从而体现专业课及选修课的特色,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目的。

2.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一般课程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综合体,尤其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发散的创新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方面。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一味只注重理论教学,没有很好地与生产实践相衔接,最后培养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更谈不上创新创业。可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学校或企业产业孵化园,校内作为实习实训基地等,进一步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具有延续性、系统性。通过氛围营造,帮助大一年级的学生规划正确、科学的职业生涯,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后期顺利进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学习,一方面培养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要对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技能的全面培训,最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在临近毕业的大四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实操性课程,通过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实地实践等方式,对相关行业的市场有进一步的了解,客观全面把握就业形势和掌握就业技巧,帮助大四年级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就业、创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从入学到毕业、从专业到通识、从素质培养到能力提升,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足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类资源,培育创新创业优秀孵化项目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而这些可以运用网络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审核、项目孵化等,真正做到阳光、公平和透明,而且省时又省力,例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申报、校内外项目孵化平台等。同时利用“平台+项目”“互联网+专业”及“竞赛+孵化”等平台优势,以“产教融合、创教融合、学科融合”为理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开放的思路对接移动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物质条件和理论指导,提升创业项目的成功率,使之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市场,最终实现成功创业,从而促进项目的成果转化以及与市场的有机融合。

5.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方面的工作。在大数据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还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提升、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中,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

结 语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社会中的深入,国内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在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上,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但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仍然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综合水平较低,但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系统的、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因此,探索具有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年5月4日。

[2]林宇:《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4期,第10-14页。

[3]熊花:《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境与出路》,《职教论坛》2014年第2期,第52页。

[4]杨晓慧:《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第39-43页。

[5]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光明日报》,2013年3月14日,第11版。

[6]冀宏、顾永安、张根华、潘启勇、费志勇:《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江苏高教》2016年第4期。

[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重庆高教研究》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