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专业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和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创新发展,应在深度对接物流产业群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专业社团管理与运行机制,开发创新社团活动,强化社团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与社团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水平,探索构建社团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物流专业群建设,更好地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生 专业社团 创新创业 物流管理专业群

基金项目: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7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J1730),主持人:尹清。

引 言

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分别提到: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1],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2],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实践育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以物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迅猛,智能分拣机器人、民用载货无人机、智慧无人配送车、自动化无人仓库等先进的设施设备频繁出现在各类物流、电商企业的作业一线,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识别等为平台的高端智能与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新零售业等领域,以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为关键词的创新型物流产业群时代已经到来。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脚步,在当前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背景下将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与创新创业双轨导向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专业社团作为教学的有效延伸和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开展,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社团既具有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基本功能,又具有鲜明的专业性、职业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创新形式。

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力度;另一方面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促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对高质、高效服务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产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建设职业特色鲜明的学生专业社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物流管理专业群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目标

专业社团建设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职学生个性特点,根据社团建设相关规程,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基础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分阶段、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共建,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技能点亮人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做快乐的物流(电商、营销)职业人”为宗旨,规范化、制度化为原则,自愿性、专业性、职业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特点,将物流管理专业群下设的物流协会、电商协会、营销协会等专业社团,分别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健全社团发展运行机制,提升社团内涵建设成效,增强社团凝聚力和社团吸引力。因此,学生应横向延伸、纵向拓展地架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高职院校在专业社团建设时,应以铸匠魂、育匠心、追匠梦的校园“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品牌专业社团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物流管理专业群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思路与内容

1.社团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专业社团管理与运行机制,制订完善的《大学生专业社团管理办法》《大学生专业社团章程》《大学生专业社团工作制度》,对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社团注销等一系列准入退出机制、日常管理及社团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保证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还应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建设社团运行与管理状态“大数据”,构建四维动态评价体系,形成社团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建立完善的社团发展质量年度绩效制度。

2.社团活动与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围绕专业建设方向,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既要贴近专业又要有职业性,还要与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补充,同时与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工匠精神“无缝对接”,实现社团活动与专业建设、职业能力、职业精神的相互促进与有效融合。

(1)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学术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活动应该以各专业核心课程、关键岗位技能为主线,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全面展开。以物流专业群下设的物流协会为例,对接产业转型发展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和校内实训基地,围绕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下设采购俱乐部、电商物流俱乐部、智慧物流储配俱乐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俱乐部、供应链运营俱乐部、ERP俱乐部、物流创客俱乐部等,邀请物流企业能工巧匠、行业翘楚以及创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灵活多样的专业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如,就专业发展、行业热点问题开展专业主题辩论赛,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在实训室开展职业技能专项实训,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经验交流等。物流实训室助理管理员应对实训室环境卫生、安全条件、实训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并协助专业教师组织物流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还可以不定期与兄弟院校专业社团开展特色专业交流会,并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技术骨干举办校园模拟招聘会。

(2)企业与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专业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进行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组织架构、运营方式、岗位职责、核心价值观等,在进行认知性生产实践的同时,注重对行业前沿管理技术以及先进企业文化的领悟与把握。在专业社团“双导师”指导下,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企业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理念及学院优势教育资源,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课题创新研究等专业实践活动,探索并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还可以与物流、电商等行业协会深度合作,依托其资源为行业协会主办的各类会展、调研项目提供全面辅助服务。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物流、电商等行业的发展变化及人才需求,又锻炼了学生社团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能力,同时从侧面充分展示了专业社团的建设成效。

(3)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反映行业前沿发展,体现职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专业社团活动应与物流专业群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相融互促,把竞赛内容和评判标准制度化地融入社团常规活动当中,将竞赛常态化、全员化,在调动学生参赛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其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应举办各类校级技能大赛对社员进行考核,通过专业基础、操作技能、综合素养、反应能力等条件选拔出合适的学生,将其作为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储备人才,为日后竞赛组织及参与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邀请兄弟院校的专业社团进行校际间“专业大比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4)创新创业活动

高职院校在专业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应加强不同学科各专业社团间的有效联动,通过开展创业知识竞赛、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峰会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通专业壁垒,将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社员重组为以专业社团群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团队,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及资源,发现、寻找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5)社会公益活动

高职院校在专业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应深入基层开展假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可以组织社员深入偏远农村或贫困地区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农村留守儿童、低保人群等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教育欠发达地区开展支教助学、结对帮扶捐助活动。

3.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围绕物流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专业内涵建设,设计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社团凝聚力和吸引力。高职院校建设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社团文化,定期发布(出版)社团刊物,丰富社团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社团核心竞争力,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VR/AR等探索创新社团活动,打破活动开展与参与的时空限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校际间专业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有效实现社团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增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培育校园工匠精神。

4.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制订基于校企共建模式下的专业社团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制度;建立健全社团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在原有物流管理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双导师”、辅导员担任导师助理,规模稳定、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过硬,师德师风优良的“双导一助”专业社团师资队伍。

5.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制订社团学生负责人与骨干选拔培养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对社团学生骨干进行定期、系统培训,建立健全长效培养激励机制,在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锤炼其社会能力和工匠精神。要完善老(生)对新(生)、高(年级)对低(年级)的“传、帮、带”机制,增强凝聚力,保障学生骨干队伍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应强化专业社团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企业实践、社会志愿者服务、社区援助等专项活动,加强社会联系,履行社会责任,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群专业社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夯实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探索构建以电子商务协会、物流协会以及营销协会等专业社团联合会为主体的扶贫试点工作小组,依托当前产业发展良好态势和专业优势,深入贫困一线,整合当地农村优势特色资源与产品,可以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速卖通等较为成熟的项目与平台,针对贫困户、残疾人等帮扶对象,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培训,积极响应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提升专业社团的社会服务能力。

7.探索构建社团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社员个人档案,真实、客观记录学生全程参与社团活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其参与度和完成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量化综合考核评价。综合考评包括形成性考核(50%)和成果性考核(50%),其中形成性考核主要侧重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学习与管理、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与归纳总结、工匠精神等。成果性考核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进行量化评价。

根据社员综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社团学分兑换,结合目前学分银行建设阶段性成果,探索专业社团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专业社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推进第一课堂课程学分与第二课堂专业社团学分互认互通互转。[3]

结 语

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物流企业需求异化的背景下,专业社团因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愈来愈成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当然,在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专业社团走向优秀品牌之路,有效实现由量到质、由有到精,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2015年10月21日。

[2]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0/201509/t20150917_208794.html,2015年9月1日。

[3]胡如祥、闫智勇:《中国建设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困境和对策》,《职教论坛》2015年第9期,第48-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