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陕西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库成员,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主编《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正教育》《小学数学思想及教学案例》等8部校本教材和教师培训专集。2017年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现任榆林高新第四小学校长。

在初入教坛的迷茫中寻找方向

1994年7月,我师范毕业后,以一名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被幸运地分配到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绥德师范附属小学工作。初入教坛,学校就安排我接替一个休产假的老师,执教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并兼班主任工作。当时我心智尚不成熟,个头又不高,我跟在五年级学生队伍后面上早操,教师们差点没认出我这个新来的“小老师”同事。

刚参加工作的我,热情高昂,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过五六岁,像一个“猴子王”似的整天和学生打成一片,班级气氛很活跃,把师生间的民主关系搞起来了,可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却没严格落实下去,教学专业的发展就像这黄土高原上的一棵荒草——自由成长。当时的我,不知道老教师们谈论的《教学大纲》长什么样。刚拿到教材的时候,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后,我的教学成绩与同一级的优秀老师相去甚远,学校“果断”地调整了我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数学成绩的差距、工作的调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被否定了。

在“停职反省”的一个多月里,学生放学后仍然跑来向我汇报班级里每天发生的事情,新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么样……而我还是偷偷规劝那些调皮的小男生,要听老师的教导。学校哪个老师请假了,我去顶替一下,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替补老师。一周后,学校安排给我几节写字课,我如获至宝——“又有活干”了!

本就写字不好的我,夜里偷偷地练写那本《写字》书中第二天将要教写的每一个字,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但我一定要告诉孩子们怎么写就可以写好,让孩子们不要照着老师写的字写,要照着书上的例字和方法写。在那困惑的一个多月里,我常常反问自己:你是一个连字也写不好的老师,还上学时是个什么优秀学生,有什么“不服气和趾高气昂”了?我自认为这门课自己教得很糟,学校一定更不满意。可在学期末的学生问卷中,同学们反馈是,这个教写字的新老师“最认真”、他们“很喜欢”,因为他们在描红本上写的每个字,老师都逐字批改,还给他们得很多“红圈”,一直鼓励表扬他们,继续写好字。假期里,我一直在思考,同学们为什么会这么评价我呢?这些孩子并不是我原来教的孩子,他们不是出于“保护”我这个“失意”的老师。我似乎意识到: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

第二年秋季开学时,我又被“委以重任”,学校安排我带五年级一个成绩很差的班级的数学课兼班主任工作;我本希望接手我原来带的那个即将毕业的班,可领导对我的业务能力不放心,不同意我的请求。尽管没能如愿,但我感觉学校这样的工作安排,自己还是在“不认可”中“被认可”了一些,也可能是学校再没有比我更合适的替代老师了。虽然心中的那点不甘心、怨气还没完全散去,可我内心里还是感谢领导没有把我一棍子打死。我深深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只要有教学岗位,我就有改变的希望!

为了急于给学校领导展示自己教学成绩的进步,我吸取以前“对待学生不严格”的教训,加大了对学生管理力度,对那些成绩差、对数学没兴趣的学生,我偷偷地用上了“体罚”,让他们不敢不学,一学期下来,我的教学成绩果然进步了。但一个新变化是,孩子们见了我不再像是原来那样嬉笑地迎上来,而是开始“躲着跑”。第二学期——我“又出事了”,在上午放学时“体罚”了一个不写作业的学生,学生回家委屈地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找上门来,要打我这个“小老师”,被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拦下了,弄得我很“尴尬”,下不了台。被家长一番歇斯底里地辱骂过后,我才知道自己得罪的是城中村一个最有名的村主任。刚刚成年的我,才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原谅你的错误,即使你“教育”的愿望和初心是好的、目的是正确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同样不可原谅。

两年里,对学生教育从“宽松地迎合”转向“专制地体罚”,接连碰壁,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教育思考:在学校教育里有没有更优雅、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果有,在哪里?谁能教我?从此,我陷入了无边的困惑与迷茫之中,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

在20世纪90年代初,靠自己考学、分配工作的我,一直是在百里之外农村劳作的父母的骄傲,想想整日在黄土地里劳作的父母,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是默默地寻找办法克服,我也便像他们一样,默默地在困惑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努力地改变着工作带来的心理颓势。

这一年,我虚心地拜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黄义祥老师为师,向他请教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他指导我“教学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我还用微薄的工资托在西安上大学的同学邮购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一些教育书籍,开始了我深入教学岗位的学习。在认真研读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后,我才认识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是有纲可依的,初入教坛的我,缺乏的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对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认识的不明确,最大的问题是出在“学”的不足和“教”的匮乏上。

在探索“教”的积淀中蜕变成长

1996年春天,学校举办第一届教学能手评选比赛,我第一次报名参赛抽到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经过一整天的精心备课后,胸有成竹的我却在课堂上紧张得手足无措,课堂小结时,想强调“异分母”与“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时的区别,却拿起黑板擦把“异”字给擦掉了,下课有老师问我:“为什么擦掉‘异’字?”我说没有啊,可当我回头看黑板时,课题真的变成了“分母分数加减法”。总结会上,学校仍给我颁发了一个“优秀奖”,让我感到紧张惊喜却满脸荣光!

1997年,学校的第二届教学能手评选竞赛时,不断学习、反思、调整,逐渐站稳讲台的我,学会了制作彩色投影胶片,还常常撰写一点自己的教学反思,并学会了写说课稿,参赛讲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课让我自信满满,获得了学校二等奖,这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努力,换来了一个进步。

逐步找到教学感觉的我,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在上下班走路时,都在思考当天的课上得如何、讲失误的和能改进的地方。1998年,学校举行第三届教学能手赛教,我以《分数的意义》一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和其他老师还不敢用的脱稿说课方式,一举获得了全校数学组第一名,被确定参加当年绥德县教学能手评选赛教,并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确定为第二年榆林地区教学能手评选的参赛选手。这一年是我教育生涯的重要转折,课堂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内心深处萌发起“名师意识”,我尝试把动画、电视录像、胶片投影仪等设备引入课堂,广泛使用电化教学设备增大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容量,还常常给全校老师做如何制作投影胶片、胶片投影仪使用与维护等培训。

为了备战1999年的榆林地区赛教,在一年的准备时间里,我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当时还没有住房的我,寒暑假都泡在办公室里看书、查找资料,在没有网络、资源稀少、没有打印设备的教学条件下,我只好在图书、杂志、报纸里找自己需要的东西,看到很多想用的资料就用手抄写下来,做成笔记。

1999年的冬至,我如愿代表榆林地区在西安小学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教学能手大赛,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省级教学能手”评选。赛前出发时,市上领导嘱咐每位选手,这是世纪末最后一次省级赛教,从历年比赛情况看,榆林选手和西安等各地市选手差距比较大,每位选手一定要珍惜这次参赛机会。

为了节约经费,学校派我只身一人前往西安参赛。我看到西安参赛老师有很多人协助,他们快速地把电脑、新型投影、实物展台、音响搬入了课堂,应用更直观、视听统一的多媒体技术课件开展教学活动。虽然不让观课,但我用“磨蹭”的方式走过楼道刻意观察着西安老师的新型课堂,这次参赛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我与省城优秀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上的巨大差距。在赛场我第一次见到“数学大咖”马俊华老师,他成为我日后学习、追赶的榜样!

在经历连续三年校、县、市、省多轮赛教和学习准备,在省教学能手备赛即将结束时,我突然间发现,小学所有的新授课型其实就可以分为概念类、计算类、几何类、统计类、解决问题类等几大类课型,再加上练习课和复习课型,其实每一种课型都有共同的一些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整册撰写的那所有的说课稿、教学设计其实就没有要照着文稿来说和教的意义了,只要是当时六年级教材中的一节课,我就会想到一些可用的方法和素材。在赛教结束后,经过一个寒假和春节漫长、忐忑的等待后,2000年3月,我收到了榆林市教育局转给我的陕西省第五届省级教学能手表彰认定文件和证书。

在20世纪,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的老师十分稀少,我用五年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磨炼与积淀之中,积累起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省级教学能手,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教学观的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些教学的方法。受各县区邀请或榆林市教育局委派,我经常要去各县区做示范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教学交流。当接受这样的新任务时,站在一名省级教学能手的角度回望自己,我突然间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好像什么新思想、新想法也没有,我能给县区的老师示范和传递什么呢?才发现自己欠缺的还很多,进入新世纪,我开启了自己教育人生又一个新的学习旅程。

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走向成熟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所在的绥德县作为陕西省“首批课改实验区”,在和大家一起接受了一系列高强度、大跨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自我学习后,我再次陷入迷茫,甚至是痛苦之中。绥德县的小学各科目几乎都将更换为苏教版教材,我用五年时间夜以继日的努力所学习掌握的很多观点、教学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要被彻底打破、颠覆重建,好不容易才学习建立起的观念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很多与新一轮课改理念要求不吻合,甚至是相悖的。作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大家都关注我的教学观变化,这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的同时,我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断地购置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全面学习、积极实践、努力给大家做课程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改革理念,我自觉地转变“教”与“学”方式,痛苦地让已经娴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让位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努力地让自己原来神采奕奕的“讲堂”让位,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争辩的“学堂”。在经历着学生自主学习出现混乱、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师讲的内容还是太多、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等各种各样教学改革的挫败感中反复摸索,走过不适应、不得法、改得不彻底的各个探索阶段后,我不断总结着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

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支架或者是学习指引路线图”,要针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科学的“探究提纲、学习任务单或者是导学案”,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究就会“有计划、有路径、有任务、有目标”,只有把学生在课堂学习引向对立思考、尝试解决,在课堂展示交流中学生才有自己的见解可发表、才敢于质疑争辩。那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做好学习任务的策划、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和评价点拨,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努力地让教室变成学生独立钻研的学堂、思维碰撞的展台、合作帮助的共享区。在新一轮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在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中,不可过分放大,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向极端化,弱化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组织、调控、评价作用,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教学更应该是师生双主体间共生、共融的学习共建过程。

在2011版《课程标准》定稿的再培训过程中,我逐步走出了个人专业成长的“高原期”。2012年榆林市高新区教育应运而生,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第一批校长、副校长人选,我被选调到榆林市高新区成为榆林高新教育的第一批拓荒者,与榆林高新教育一起成长。2013年,恰逢全省遴选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我有幸入选,和一群有教育思想、教育情怀、教育理想的人在一起,接受有计划的再教育、再提升。所有培养对象的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难得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交流平台。

2015年年底,让我意外的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培训部通知我,学院计划在第一批学科带头人中遴选两名优秀学员担任全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导师,希望我能接受聘任,并在第二批培养对象的第一期培训中主讲一个专题,分享个人专业成长的经验,我欣然接受并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所有任务;2016年,我又担任了全省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实践指导任务,两年共指导五位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深入每一位学员的所在学校,从课题立项、工作坊建设、课题研究督导,到结题总结、考核认定的答辩准备,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解决问题。2017年,以培养出杜苗、马艳荣、王敬波三名陕西省教学能手的成绩单,践行着一个省级学科带头人作为先成长者一定要指导、引领后成长者一起成长的培养要求,也鞭策着我逐步走向小学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一个成熟期。

2017年11月,我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2017年课堂教学展示比赛暨第十三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与来自全国32个省份的32位选手、全国小学数学界的30多位顶级专家和4000多名一线优秀教师齐聚广东佛山,展示各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一课荣获全国一等奖,有幸在全国的最高讲台上接受专家提问、点评和对话引领,得到他们的鼓励和专业指导。这次大赛,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我有幸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在成长的路上,真切地认识到我们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是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见证者、受益者和成果共享者。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优秀的老师不过是学得快一些、学得早一些罢了!在和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感谢所有指导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培养单位!没有组织提供的每一个成长平台,每一个人就不会自觉成长成现在的模样!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