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机与电气控制”精品资源课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培养模式、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本课程的资源共享,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 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院级科研课题“《电机与电气控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133Y)。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的完成,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目前高校常见的课程形式包括在线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云课堂、MOOC等,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原精品课的基础上升级转换而来的。精品课主要是以教师为服务主体,便于教师相互学习与授课,而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以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服务主体,它是在长期教学中积累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有良好的教师团队,并且得到学生的认可,有着很强引领作用的课程,所以也是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主要方向。

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课程内容精炼。对于高职授课而言,学生打开课程资源后要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长而繁琐的讲解,以短而精的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内容精炼不代表内容少,应包括基础资源与扩展资源,同时要与职业岗位相互对应。二是资源的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不应仅面向在校学生,还要面向社会学习者,尤其要适应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移动应用终端,通过网络共享将课程建设成果不断延伸。

建设团队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团队主要由原精品课团队组成,其中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团队成员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学团队[1]。教学团队中不仅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工程师,能加强实践指导实现校企共建课程。其中,主讲教师3名分别是老、中、青三个层次,分布合理,主讲教师各自负责所讲内容建设与制作,同时也包括后期的管理与维护,省去专业网站维护人员。教师在网站维护的同时,还可以解答学生的提问,批改作业,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也能发现课程教授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课程团队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电机与拖动”课程与“机床电器”课程,自2009年9月开始将其合并为“电机与电气控制”,并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总学时86个学时(其中含实验24个学时),包括2周的电机检修实训课程。本课程2012年申报院级精品课,同年建设并验收通过。在建设中主要是建立了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等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的方法;知识体系按照电机结构、电控原理、PLC编程学习;课程概念重点把握电机旋转磁场及电控低压电器等概念;技能提高采用先实践认识、后课程实验实训的方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1.依据岗位设置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群和工作任务来设置具体课程,现有的岗位群主要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人员、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现场技术人员、制造类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人员、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对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及维修的能力;修改控制程序和对常用工控设备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的初级能力。这些岗位与能力要求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相关教师通过走访企业和高校,分析目前本地区工业企业岗位,最终得到的岗位工作能力是:电机的维护与保养、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线路故障排查等,以此来确定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内容,并与秦川机床厂合作开发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在逻辑是:

(1)以传统启停控制为主线,讲述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等实践应用控制项目,在具体项目中分解知识点。

(2)以调速、位置控制为主线,讲述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电机的控制项目,讨论编程控制方法。

2.项目教材

围绕本课程内容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以理论知识最终应用到实践为目的,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依托、获取能力为目标,组织编写《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式教程》(主编唐惠龙、牟宏均)。该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有四个特点。

(1)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实时介绍相关基本理论,同时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如介绍三相异步电机旋转磁场时,在讲理论的同时将三维模型教具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既能动手实践又能仿真模拟,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2)将最新实用电机控制技术加入本教材,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永磁同步直流电机等,突出教材内容的前沿与实用特点。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工程实际控制案例加入教材案例中。

(4)为电机实训增加相应知识点,包括检修工具、工艺、检修方法、故障判断、电机拆装步骤等,给电机检修实训提供了使用的参考范例。

课程培养模式与目标

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真实的机电产品制作、检修为教学设计,以企业员工标准为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及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这是学生在工厂成长发展的基础。同时,将学生能力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程内容模块

课程采用的是理论—实验—理论—实训—上岗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融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3],内容涉及安全文明生产、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电气识图、安装调试等,使学生逐渐掌握电气技术的基本技能。课程内容模块如表2所示。

2.课程基本资源建设

课程基本资源建设涵盖了教学所需的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单元设计、课程录像、典型案例视频及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3.拓展资源建设

拓展资源建设主要是能为学生提供知识点以外的相关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资源的多样性与交互性,主要包括学生实训视频、虚拟实训项目、企业案例、企业网站链接、动画素材、在线测试、习题库、试题库、移动应用等。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资源共享课程特色

1.以学生为主的导向学习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学生,所以课程建设的好坏要由学生评价,如学生在网上论坛中实时发表对课程的看法和认识,若有的学生反映课程视频时间过长、课程动画偏少、网上提问解答不及时等问题,教师会进行及时整改。对于课程资源的问题,课程组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完善与改进;对于网上问题解答不及时的现象,会采用电脑与手机APP两个平台互联互通,确保教师管理员能及时看到学生提问,同时将教师管理员从本专业教师扩大到企业工程师,便于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4]。

2.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时,网站上的问题解答与讨论区、错误案例均为刚入门的他们提供了借鉴与指导。另外,课堂签到、提问、作业这些环节在使用积分奖励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上课时从以前低头看手机,变成现在抬头用手机,积极性再次得到激发。网站上的技能大赛模块还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继续提高的机会,教师也可通过技能大赛模块选拔和培养技能大赛选手,这种培养可以将大赛的经验与方法不断传承下去,形成一种人人好学勇争先的学习氛围。

3.虚拟仿真技术

本课程的知识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在实践时总是力不从心,为了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缺失,学院加入了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学习完理论课后,在课下使用仿真软件先模拟操作,通过它来发现自己的问题与错误,以便实际操作时能顺利完成任务。

结 语

通过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自学,同时通过精品资源课的使用,教师的角色也从课堂主讲变身为引导者、启发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态度也从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积极使用。但是本课程建设中还有很多不足。

1.要继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访问网站学习,使资源的共享性、有效性更大化[5]。

2.课程建设应该继续与企业合作,将知识点与企业设备应用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相互对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生产岗位。

3.通过收集课后的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信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4.对课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需要学院制度和资金的保障,只有对课程精心管理与督导,才能使课程不断成长壮大,与时俱进,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

参考文献:

[1]程婧璠、刘兵、袁小会、刘岑、刘桂花、高淼:《高职制造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8卷第3期,第82-84页。

[2]宋跃、余炽业、胡胜:《“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与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第34卷第6期,第150-153页。

[3]雍丽英、赵丹、崔兴艳、高波:《基于校企对接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床电气设备及升级改造〉建设为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7-8页。

[4]雷慧杰、王立辉、姚玉钦:《基于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与实践》,《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14卷第2期,第119-122页。

[5]于微波、刘克平、张德江、王丽娜:《计算机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3卷第1期,第90-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