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文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加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贡献了力量。文学教育对现代大学生良好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时期文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在文学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先对高校文学教育困境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进行高校文学教育价值与发展出路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 文学教育 发展出路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学的需求及要求相应提高,高等教育顺应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会群体对文学的高追求,对文学教育进行改革。高校在文学教育方面逐渐开始转变,明确要求大学生在文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文学内涵有更深刻理解。然而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现代大学生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广大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很多学生为了以后好找工作而选择相对热门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文学教育遇冷。同时,高校大学生在文学学习方面的兴趣偏低,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对高校文学教育目标顺利实施造成一定影响。文学教育是高校塑造现代大学生优秀品质与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此,高校文学教育必须寻找走出现实困境的道路,将高校文学教育的巨大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

在文学教育发展方面,部分高校本身就对文学教育不够重视,文学课程设置数量偏少,课程内容不够全面。因为很多高校管理者片面地认为文学教育对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有限,所以在文学课程设置方面有意减少课时,导致文学教育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在文学教育认知方面,部分高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文学教育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教师和学生不重视文学教育。现代社会群体重视实际的事物,很多人都认为文学教育对现实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驱动力有限。因此,在此大环境之下,高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对文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家长不赞成子女报考文学类专业。

现在的大学生多爱看娱乐方面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会排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娱乐节目与新闻等,就更少有专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学生了。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这些也导致其在文学阅读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为了缓解心理压力等问题,大学生就可能会选择娱乐性较强的网络新闻或者娱乐节目等。相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而言,网络信息对现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在文学教育方面,多数大学生可能会对文学作品失去阅读耐心,在作品选择方面更加偏向于网络,这是因为大学生在文学作品解读、领悟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作品解读不足或者自身的鉴赏水平有限而无法发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会觉得这些作品读起来没有意思,从而可能会疏远文学作品。在文学教育方面,现代大学生名著阅读所占比例很小,很多大学生甚至对大众熟知的文学作品一无所知[1]。因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文学兴趣缺失现象,所以高校文学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较多。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文学教育传播方式已经发生转变,文学教育改革下的文学教学内容也已经失去了文本化的载体。在文学教育改革方面工作不到位,没有抓住关键问题,这也导致文学发展逐渐偏向娱乐化。

在文学教育发展方面,高校部分任课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情较低,在文学教育方面难以传播正确的文学教育思想。在现代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都会适当添加文学教育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倦怠,这其中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在文学教育开展方面,可能会因为文学作品选择不恰当而无法吸引学生阅读,教师教学方法的僵硬也会影响大学生文学的学习兴趣。在文学作品鉴赏方面,高校教师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多数直接将重点内容圈画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作品人物、作者心理与作品表达的思想等了解不足。以上这些都是限制高校文学教育发展的原因。

高校文学教育的价值

文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文学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的冲击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行为思想发生转变。因此,必须通过文学教育工作者引导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与人格。高校大学生知识框架构建中,文学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作力,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提供助力。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改造与国家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对社会与自己有正确认知[2]。文学教育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深刻的哲理,能够对大学生客观认识人、事提供一定的帮助。多数大学生涉世未深,在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缺少社会经验,拥有正确认知思想对其非常重要。在社会道德风气方面,有一部分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好的发扬,导致部分人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崇尚金钱主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发扬优良传统,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高校文学教育的发展出路

1.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文学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应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建立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大学生身心发育逐渐成熟,对文学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开展文学教育方面,高校必须关注学生意愿,对文学教育条件、方案与方法等及时进行调整,促进教学方式合理化,使文学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和完善。教师在文学教育创新发展方面应重视教学工具、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方法等的更新与应用,适当增加文学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参与文学教育的积极性。在文学教育技术更新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学作品转变成视频课件,从而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在文学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教师可以组织现代大学生探讨文学,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文学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量,对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与教学条件等进行改善,为大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3]。在文学教育内容更新发展方面,高校可以适当增加课外文学,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思想等。高校可以从课外文学中选取部分传递正能量与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使文学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2.重视互联网的开发与运用

在文学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应重视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应用,通过互联网加快文学传播速度,将文学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是突破传统教育的有效方式,能够实现文学教育创新发展,对高校文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在文学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学资源整合,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学价值观念。在文学课程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巨大作用,通过网络平台上公开课。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手段组织文学讲座,邀请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讲课,使大学生能从多方面了解文学知识,进而将文学和社会发展连接起来,从而发挥出文学的巨大作用。在互联网发展方面,高校可以建立网络文学教育平台,开发移动终端,使学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或者平台了解文学方面的最新知识、理论与成果等[4]。在网络文学传播方面,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信息浏览习惯开发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利用百度贴吧、知乎、微博等进行文学信息内容的传播。高校还可以在平台内部进行文学信息内容的传播。大学生可以在平台中与教师开展在线互动,讨论热点文学信息,使学生在文学教育活动中切实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促进高校文学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

3.人才培养

在高校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文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现代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虽然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倡导人文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道德意识的培养途径,但多数大学生在接受文学作品方面仍存在抵触心理,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在文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文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对文学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在文学教育管理方面,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的职责管理,明确要求教师加快文学教育方法创新的步伐,提高大学生文学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现代网络小说文化盛行,对文学作品发展造成的冲击比较大,导致大学生对文学学习失去兴趣。网络小说也是文学组成的一部分,内容健康的网络小说本身并无不妥,然而当前很多网络小说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向上的精神,甚至部分小说的内容充满血腥、暴力、情色等。因此,在文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网络不良小说进行抵制,避免网络小说中的不良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不良影响。在文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可以开展文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文学竞赛与探讨等,活跃文学学习氛围。在大学生阅读行为管理方面,严禁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浏览不良小说。同时,班级辅导员应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大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在文学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注重文学课程的关联性,在大学生各个学习阶段中添加相适应的文学课程。另外,高校可以提高文学课程成绩在学生学分中的权重,从而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综上可知,文学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认识文学价值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时期文学教育工作可能会受到外来思想、网络作品或者娱乐杂志等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文学教育的难度。在文学教育工作发展方面,高校不够重视文学教育,教师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度偏低,文学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文学教育发展出路探索方面,高校可以从以人为本、互联网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找突破,从而提高高校文学教育的质量,发挥出文学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宁伯晓:《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2期。

[2]伊武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3]高彩霞、董明纲:《论当今大学文学教育的价值与困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4]周敏:《20世纪80年代“文学热”与大学文学教育——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心》,《嘉兴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