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一流”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面临“人才培养量上升”,但实践应用“匮乏”的困境。寻根究底,是整个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不能与时俱进、不够健全、不完善导致的。“双一流”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应构建并优化全新的目标化教学体系,从教学观念、学科认知、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培育等方面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双一流 艺术设计 目标化教学体系 构建 优化

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的发布,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并具体化为各高校实际的改革目标、措施。“国际化发展”是一个战略性方向,其实际改革内容十分丰富,也十分多样。因此,基于“双一流”背景下,各专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改革措施。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目前发展面临“人才培养量上升”,但实践应用“匮乏”的困境。究其原因,是整个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不能与时俱进,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的。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设立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高校有一千多所,虽每年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数十万,但在艺术设计的实践应用中,真正有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的人才仍很“稀缺”。为什么高校培养了如此多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却没有培养出水平足够高的设计师呢?这的确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要反思的问题。“双一流”目的是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让我国继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后,进一步跻身世界教育强国的行列,而教育“强”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专业人才。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想走出当前困境,就必须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纵观当今世界,高质量、高水平人才无不具有两个鲜明的标签,那就是“创造性”和“实践应用能力”。笔者认为要构建并优化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应构建和优化以“创造型”“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实现“专业能力”向“综合素质”的转变

在目标化教学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全新的创造型、应用型人才,不光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更需要有创作灵感和创作能力的肥沃土壤。传统观念里,艺术设计类专业往往被认为是美术功底和能力的展现。实际上,结合当今社会艺术设计行业实际需求来看,想要真正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作品,设计者仅有美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相对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淀,有较强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意、科学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往往是一些成绩不太理想,但又想继续深造无奈所选的,他们综合素质明显不足,但在美术专业方面,一般基本功不错。所以,基于学生这些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应将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首要的目标。综合素质不仅是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必要因素,还是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也是“双一流”背景下各类人才全新的定位标准。具体来说,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在专业设计课之外,安排一定的选修课,比如中华礼仪与文化、书法与篆刻艺术等,这些与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再如,写作知识、口头表达艺术、逻辑与推理等,这些看似与艺术设计并不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却是学生进入实际设计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是艺术设计能够被准确表达,实现交流与共赏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该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对科技、数学、自然科学相关知识的了解)、审美能力的提升(艺术作品赏鉴方法)等方面多下工夫,使学生对艺术设计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正所谓“厚积薄发”,有了足够知识素养的积淀,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多的创作灵感。因此,综合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新学科认知 调整课程结构

在“双一流”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应与时俱进。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艺术设计全新的内涵,其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还应与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相结合。简单来说,艺术设计不单是设计宣传海报、招贴画等简单的美术创作,还应该与相应的行业要求相适应。比如,园林、科技、工业、计算机、人事管理等领域,都有特定的艺术设计方面的要求。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纯粹以美术创作,只要了解基本的设计构成及表现技法,掌握一定的应用软件就可以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这种认知是极为错误的。艺术设计是设计技能技法与创意思维结合的产物,在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中,应把这两个方面纳入其中,在学科教学体系构成中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技能技法来看,设计者不仅要学习素描、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程,还应该通过学习设计原理、设计技巧等课程,了解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并掌握一定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从创意思维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丰富学生设计与科学、设计与环境、设计与创意等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将不同类型的知识与设计结合在一起,明白设计源于生活,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设计不仅是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创作,还应是有目的的创作活动;设计也受科技水平、环境特点等因素限制……与此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构成方面,除了必不可少的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学校还应根据本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定位,在课程计划中增设与之相关的行业基础知识等教学内容。比如,针对玩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应适当增加电子、机械构造、玩具结构等方面的相关课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适当增加视觉心理、植物种类习性等方面相关课程;针对工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机械构造、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总之,就是基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使之具有完整性,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实际、有创造性的作品和产品。同时,高校还要在理论课程之外,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设计,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并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意能力,激发自身学习积极性。

完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

高校任何专业教师想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都需要选择适合、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这些外在形式本身也是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想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全新的目标化教学体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大都喜欢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解析、模演,培养学生设计的能力,但案例是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即便能够在解析、模演时,提供更多的细节让学生进行参考,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重复他人成形的思路,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意性,尽管案例设计很成功,但它有特定的设计背景和设计者特定的设计思路,仅对学生的模仿能力有所帮助,即便学生模仿得再逼真也是“复制品”,很难彰显自身的个性,体现自身的设计价值。在布置、检查设计作业时,教师大都注重学生作品呈现的结果,并不关注学生是否按照设计过程要求完成作品,完成过程中是否规范记录了创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切实地提高艺术设计创造力,也不能巩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真正在目标化教学体系下,完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一方面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管理部门对专业整体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定位,除了案例教学,还应增加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职位密切连接,真正以设计项目为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体验身临其境的设计感觉,使其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以激发其创作灵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考查学生设计作业时,应了解学生从设计思路到设计过程再到设计成品的整个过程,帮助他们制订正确的设计流程、规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上,一方面要与国际流行或者经典模式相接轨,因为这既是新颖的尝试,又是相对成熟的改革方向,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代科技在设计领域具体应用的变化,只有在教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学生才能更熟悉这些科技手段,也能将其运用到自身创作过程中。

培养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社会需要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那么,教师就应该具有创新应用能力。因此,高校要构建全新的目标化教学体系,不能忽略师资这一重要因素。当前,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都是本专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一直从事单纯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工作,缺乏实际设计经验,缺乏创新应用能力,且对实际艺术设计行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艺术设计认知中更倾向于艺术性或者理想性,而忽略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另外,教师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创新应用能力强的优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其自身素养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结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进行艺术设计,继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因此,拥有足够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师资,是整个目标化教学体系和谐运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通过不断积累、学习,弥补自身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接触先进教育理念、优秀设计作品的机会,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还需要有更多相关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另外,在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化教学体系中,创新和应用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紧紧围绕创新和应用展开,通过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师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让艺术设计专业在“双一流”背景下,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邱德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方法之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第148页。

[2]王莉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2017年第1期,第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