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教学模式优势逐渐显现。本文从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的具体实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修订和优化,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 生产与运营管理 学习风格 ADDIE模型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学》(陕教高〔2015〕13号);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IDT的陕南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JK1004);安康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09213)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高等教育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主客对立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和支配了整个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需求,限制了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慕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可拓展性等优势,为目前国内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是,这种完全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质疑或反对的声音。笔者认为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出,克服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局限性,将两者优势有机结合了起来。目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学普遍面临压缩课时量、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因此,混合教学模式成为许多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必选之路。

笔者通过几轮教学改革尝试,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优势,将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活动进行混合的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也进行了混合,并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充分整合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混合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交互作用,混合教学环境是实施混合教学的基础,是开展混合教学的保障。构建一个适合教与学的混合教学环境,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

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对培养学生企业管理思想、分析和解决企业运营管理问题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运营管理与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由于该课程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也就要求较高。所以,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压缩课时量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时有限,技能训练和转化相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特点,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依据ADDIE模型,对教学设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展开了研究,从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实际出发,借助清华大学网络课程平台和优慕课APP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分析

为确保教学设计内容能够满足各层面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初期,笔者对学生需求、学生认知及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渠道了解了教学现状,分析确定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尝试:第一,通过课堂、课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目标及困惑等;第二,利用教学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并仔细分析学生期末课程考核成绩,了解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情况;第三,通过发放电子问卷,随机抽取学生参与课程问卷调查,完成率达到100%,主要涉及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学评价、课程改革态度及建议等方面内容。

由于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笔者运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授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组8种类型,以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助于教学双方选择更合适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应用能力的转化,具体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测评结果描述性统计

个体变量。笔者在所带班级学生中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学生在完全自愿、真实的状态下完成了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14人,女生36人,男女比例约为1∶3.6。所测专业选择了偏文科背景的财务管理和偏理科背景的信息管理专业,回收问卷中有11人来自财务管理专业(大学一年级),39人为信息管理专业(大学二年级)。

性别角度。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方面,男生100%为沉思型;女生72%为活跃型,28%为沉思型。信息感知方面,男生71%为感悟型,29%为直觉型;女生78%为感悟型,22%为直觉型。信息输入方面,男生视觉型和语言型各占50%;女生75%为视觉型,25%为语言型。信息理解方面,男生71%为序列型,29%为综合型,女生67%为序列型,33%为综合型。

专业角度。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信息加工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73%为活跃型,27%为沉思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46%为活跃型,54%为沉思型。信息感知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72%为感悟型,28%为直觉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77%为感悟型,23%为直觉型。信息输入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91%为视觉型,9%为语言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62%为视觉型,38%为语言型。信息理解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73%为序列型,27%为综合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67%为序列型,33%为综合型。

(2)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48%偏向于沉思型。如果将测评系数7以上的定义为偏向度较高,5为偏向度中等,3及以下为偏向度较低,那么低度沉思型的学生将占75%,而偏向中等和较低度沉思型的学生占11.5%。具有沉思型特点的学生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从信息感知的角度看,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76%偏向于感悟型,其中50%为低度感悟型,32%为中度感悟型,高度感悟型仅占18%。具有感悟型特点的学生,可能很擅长记忆或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他们会对复杂和突发情况感到反感。

从信息输入的角度看,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68%偏向于视觉型,其中高度和低度视觉型各占44%,中度视觉型占12%。具有视觉型特点的学生喜欢用眼睛学习,图片、图表、图像、影片等视觉辅助性工具对他们很有帮助。

从信息理解的角度看,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68%偏向于序列型,其中低度序列型占9%,中度序列型占20%,高度序列型占71%。具有序列型特点的学生可能更喜欢动手实践,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分析问题。

笔者认为根据不同风格学生所占的比重,有重点地进行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模块设计,能够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探索较为清晰的改革思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应该对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进行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确保课程系统能够配合教学实践。高校应在开学初通过学情分析,最终确定线上教学和面授课时比例,具体做法如下。

(1)构建网络课程平台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支撑,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触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程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再现企业运营实际环境和管理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自主设置个性化学习计划。同时,网络课程平台讨论区、答疑区、学习反思区等模块,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笔者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方向,完善了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完善了课程教学资源。首先,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优慕课平台,上传教学课件、习题、试题、辅助资料等,并对所有选课学生开放。同时,组建课程改革团队,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讨论,编写生产与运营管理案例及习题手册。其次,不断优化教学资源,特别是对PPT的制作,采用图片、视频链接等方式增加可视性和趣味性,精简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此外,对已有的教材可以根据知识结构层次,调整传统内容,补充更前沿、更新的课程知识,可以围绕课程单元展开,按照课程单元预设的顺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练习、讨论、自测或活动等。

(2)学习契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混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优势是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查阅学习资料、PPT、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参与讨论活动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合理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线上学习,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大胆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可以适当增加平时学习表现、实际操作水平考核,把线上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反思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还可以将期末考核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2∶3的比重,调整为平时成绩40%+综合实践训练20%+期末试卷考核40%。其中,平时成绩应该综合考虑线上学习(10%,包括视频、文本等知识点的学习记录)、测试及作业(10%,包括章节自测、作业)、项目式学习(10%,如实践作品、报告、模拟训练及案例讨论等)、课堂学习(10%,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及课堂活动)四个部分。

(4)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基于建构主义和混合教学理论,结合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参照实际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岗位要求,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方式,并利用混合教学的线上学习优势,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知名企业和身边熟悉的中小企业案例相结合,通过引用大案例加强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借助小案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能力的目的。第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给出项目背景,鼓励学生走出去,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如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撰写了安康美莎影城与大地影院选址策略分析。第三,参与性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建团队,通过模拟企业高管团队进行企业运营管理的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优化。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结合教学实际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5)学科融合

教师应积极总结相关学科经验,注重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项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教学实践与具体方法

(1)案例教学法与案例选择

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单纯依靠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运营管理知识的方法并不合适,学生从高中应试为主的学习方式向大学以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面对经典案例时往往不敢开口,导致没学理论之前对企业管理模式“品头论足”,学了理论以后却“不敢开口”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了解学生所处的层面,有目的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对案例进行分类选择,一般以短小、易懂或有趣的故事为引导,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学生掌握知识后再进行新知识点的讲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享”,用经典案例帮助学生搭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这部分应以教师教授和引导为主。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文本、视频等展示案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避免课堂案例讨论流于形式。

(2)混合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由于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本身实践性和变化性比较大,案例的开发就会有滞后性,笔者将打破传统教材和案例集的编写方式,针对不同课时、不同专业实际教学中可选择的章节模块给出相关建议,合理划分线上和线下教学任务,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使用,在网络平台上体现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外答疑、作业收集、教材或经典著作等参考书目内容的同时,开发适合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后,分组参与实践调查和讨论,完成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合理选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模拟综合实训,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沙盘模拟企业运营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运营管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4)体验式课外实践教学

体验式教学具体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实地参观企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还可以请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座谈,并在网络平台上传“企业家讲堂”,听取企业家在其他高校的演讲。第二,观看企业纪实视频。第三,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或市场调查。教师可以从调查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总结等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可以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调查内容,或者参考部分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计划书、调查报告、活动总结或案例写作的能力。

4.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改革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反馈课程设计,判定课程设计的价值,并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学习笔记”,收集了学生学习心得和教学建议,综合分析了在线学习统计数据和期末考核成绩,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本课程自2016年春季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以来,笔者先后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专业学生中进行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截止到2018年4月,网络课程平台访问量为8742次。据2015年秋季学期末问卷调查显示,74%的学生对该门课程非常满意。从2018年春季学期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期末考核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学期评价均为良好以上。

课程改革总结与反思

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实践改革,将混合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程实践操作性,减少“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在模拟环节可以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让其通过扮演企业高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让面授环节更有针对性。虽然混合教学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但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混合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提升教学双方信息化水平

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十分显著,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将知识转化为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所传播的内容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课程平台的建设、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大数据分析等。作为学生,基本的信息化操作及应用都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学双方都应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2.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这里说的环境既包括教学环境,又包括教育大环境。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接纳并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注意网络平台开发与维护、信息安全、网络稳定性等问题,避免由于技术或人为因素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未来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资源,不断扩充教学内容,优化平台信息,并对学生开放网络课程平台。同时,可将网络课程平台作为学生日常自学的“加油站”,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可行性来讲,都是成本最低的,也符合现代“网络土著居民”的学习特点。

参考文献:

[1]申慧敏:《基于ADDIE模型的对分课堂在流体传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

[2]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

[3]李亚员:《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

[4]李鑫、周伟、席文佳、金晓红、王丽华:《基于认知风格调查与应激测试反馈的课程互动环节设计——以矿业特色高校工程经济类课程为例》,《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

[5]张红娟:《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探析——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