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与不断发展,人类在信息和智能双革命叠加的时期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潜移默化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发现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试图探寻一条可行性更高、有实际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理性、少感性

如今的教育注重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一个人拥有完整情感和个性的特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没有重视大学生的生活情感,忽视了对其情感要素的培养,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建立感性的沟通环境相对比较困难。首先,两者的身份不同。教育者大多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与被教育者沟通。其次,每个人的价值观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慢慢形成的。教育者若是不能客观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思考,没有用积极的情绪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是把自己所认为对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和教育者沟通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2.沟通模式比较死板,渠道单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比较死板和僵硬的形式存在。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之一,然而学生大都抱着应付的心态来上这门课。同时,授课的教师很少创新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一种口号。同时,这种现象还体现在沟通渠道单一的问题上。正式的沟通包括集体授课、班会讲评、辅导员谈话,主要是由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条例灌输;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则很少。这样一来,沟通往往只是存在于有形的世界里,而忽视了虚拟世界先进的沟通方式。

3.大学生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需求

沟通需求是社会需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大学生通过不断与人沟通获取精神的安慰和寄托,化解心中的烦躁和困苦,沟通需求是完善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渴望。倘若沟通方式出现问题,或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出现问题,那么大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反感,不愿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这种需求的断裂,可能会使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出现较大偏差,对其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契机

1.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供了新渠道

以往,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报纸、电视、广播和电脑等,而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日渐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微信、微博、博客、直播等为人们提供着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各种形式的内容,信息可以被阅览、被点评、被点赞、被转发。这样一来,每条信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上万人查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而传播次数和速度都是成倍增长的。现在的大学生对新科技、新技术、新媒体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同时,他们也是手机和网络的重度依赖者。微平台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渴望社交、渴望新鲜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这些新媒体、新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利用新渠道传递正能量、传播知识、传播文化,这是教育者需要抓住的契机之一。

2.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资源和新形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多样且功能丰富,在信息的发布和获取上门槛很低,方便快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新媒体在知识共享、信息传递方面为其提供了新的资源平台。方便的内容生产使得成本降低,周期缩短,实现了信息的最大程度传播,体现了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沟通方式也从面对面交流向网络化沟通转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可以通过QQ、微信、邮件等形式互相交流沟通。新媒体的瞬时性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还减少了面对面交流会出现的尴尬。

3.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更具时效性和生活化

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瞬时性和时效性与学生、家长随时随地建立线上沟通。传统媒体是单向延时传播,新媒体则是双向实时传播。只有双方都愿意参与到讨论沟通中,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即时通信是学生和教师日常交流反馈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其传播的方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表情、视频等,传播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传播成本低和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使得教育者在世界任何一处都能和被教育者沟通交流,取代了长途跋涉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形式也更生活化,两者之间更平等。网络语言和网络表情等要素使得双方拉近了关系,促进了情感交流。学生更敢于在教师面前袒露心声,打破了教育者凌驾于被教育者之上的状况,减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民主的营造。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到挑战

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得了大量信息,但又时常没有时间来消化和理解。这种现象最终导致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推敲和计划。另外,新媒体中各种信息漫天发布的行为容易产生过多的垃圾信息,形成快餐文化。相比传统媒体的严谨,新媒体更容易出现非主流甚至是无营养的内容,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网络媒体信息非常丰富,浩如烟海,还存在很多不良的信息,会对我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而大学生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能力差,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错误引导,不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在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尽管方式方法略微死板,但是教育者的权威性得以彰显。如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成了网络主力军,使用新技术得心应手。他们往往能比教育者更敏锐地捕捉到新信息、新动态,有时会让教育者感到尴尬。换言之,他们更容易跳过教育者,从网络上获得教育的内容并进行传播。这种现象打破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绝对界限。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客体不再清晰分明,而是集于一身,无形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工作难度。

3.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

意识形态的渗透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稳定,对大量经过包装的信息难以分辨。一些西方国家敌对势力会借机利用新媒体诬陷和造谣,抨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共产党的领导,煽动宗教极端组织,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新媒体如今已经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媒介,大学生群体正是他们针对的主要群体之一。

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

1.加强教育者沟通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如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容易被新媒体互相转换,这会导致教育者的话语权和权威性的丧失。因此,教育者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加强线上沟通,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方式剔除,但要保留像辅导员一对一谈话、班会讲评等传统的沟通方式。传统的沟通方式保留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和话语权,线上沟通可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多平台集群效应

高校应根据新媒体时代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要求,通过发挥集群效应不断深化教育内涵,提升综合专业素质,贴近学生实际,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校园多平台管理系统,积极传播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例如,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在学生奖助工作判定环节采取线下面对面商议、线上背对背独立表态的方式,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目前,高校顺应潮流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校园媒体应借此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端两报三网四微”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3.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新媒体管理

高校在运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监管。作为发展中的新事物,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监控不良信息,用科普讲座等教育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违法、虚假、低俗的垃圾信息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互联网的监管是世界性难题,层出不穷的恶作剧手段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学校除了要借助法律武器之外,还应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办法,并有相关应对机制来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重香、贾坷、叶俊:《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12期,第84页。

[2]龙妮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实力建设的基本向度》,《学术论坛》2014年第4期,第162页。

[3]赵钦政:《“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太原理工大学,2016,6。

[4]赵利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策略探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