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我在批改着孩子们的假期作业。改完,发现小瑞的作业又没交。

这孩子是去年转学到我们班上的。对他,我的印象并不好。在我看来,他虽然聪明,但对学习并不上心,平时的作业字迹潦草、错字连篇,还经常不按时交作业。

下课后,我特意将他找来,问他作业是怎么回事。他并不慌张,还振振有词:“放假我哪儿也没去,而且我也没过中秋。妈妈一直在上班,爸爸回老家收稻子去了,所以我没有见闻可写,您布置的周记《今年的中秋》,也就没的写……”

孩子虽然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但我从中仍然能够听出孩子内心的伤痛。对他,我感到头疼的同时,也抱有深深的同情。那么,我又该怎么去安慰他,并引导他完成应该完成的作业呢?

沉默了片刻后,我理了理头绪。直觉告诉我,孩子经历的这个不一样的中秋,也是个很难得的写作材料。那么,就让他将这个不一样的中秋写出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宣泄一下自己内心的失落,不也是挺好的吗?

我拍了拍小瑞的肩膀,说道:“委屈你了,是老师考虑不周,没想到你的中秋居然和平时一样冷清,布置的作文题目让你感觉没法写。”孩子有点愣住了,可能是没想到我会这样说吧。

“刚才老师想了想,觉得我们换一个思路也许同样能写好这篇作文。你看,别的同学都是一家人过团圆节,开心地吃喝玩乐,而你却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中秋,你的心里肯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就将这样的感觉写出来,好吗?”我接着说道。

听我这么说,小瑞低下了头,他是为自己没完成作业羞愧,还是怕自己写不好?还得给他加把火:“回去好好想一想,中秋那天你看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认真去写,感觉有困难时来找老师。老师相信,只要用心写,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

第二天我刚到学校,小瑞就兴冲冲地来交作文了。打开一看,我一阵惊喜,这孩子在没找我帮助的情况下,居然写了这么长篇幅,要知道,他平时的作文就那三五行。再细细读这篇文章,内心更是充满感动,文中的描写几乎处处能让我感受到中秋节他是多么失落与孤单。当然,作文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错别字太多,语句不够通顺,还有部分内容可有可无等。但总的来说,只要稍稍修改,这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我当即决定,一定要将这篇作文分享给我们班的孩子们。

语文课上,我拿着小瑞的作文本走上了讲台。“同学们,老师今天读到了一篇特别棒的作文,这篇作文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很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想听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包括小瑞——他应该没想到读的会是自己的作文吧。

于是,我用心地读了起来:

“今年的中秋格外的冷清。此刻,同学们应该都和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了吧,可我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家。”

我看了一眼台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应该被开头的氛围所吸引了吧。而小瑞,则将头埋得深深的,应该是不适应自己的文章被老师在班上读,有点害羞的缘故吧。

“事情要从早上说起。

‘瑞瑞,起来了!’爸爸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了。

我睁开蒙眬的双眼,爸爸站在床前:‘我要回老家收稻子,今天吃饭你自己做。’

‘那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今天可是中秋节啊!’我不满地问道。

‘晚上,应该八九点吧。你妈今天加班,可能要到天黑才能回来。自己在家当心点。’说完,爸爸便急匆匆地走了。

房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突然觉得心里空空的——这还是个正常的中秋节吗?一家人都各忙各的,就我一个人在家……”

作文读完,孩子们依然沉默着。他们的表情是那样严肃,应该是被文章所打动,心里对作者有着深深同情的缘故吧。小瑞呢,在我读完文章的那一刻,忽然抬起一直低着的头。而就在抬头的那一瞬间,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眼中那一抹泪光。

“如果你被这篇作文感动,那就将你的掌声送给文章的作者——小瑞同学!”任由那沉默持续了一会儿后,我缓缓说道。

孩子们先是吃了一惊,扭头向小瑞看去,紧接着反应了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小瑞,双手则紧紧将脸捂住——不是害羞,而是怕同学看到他的泪水……

看到这一幕,我感到莫名欣慰。是的,也许对这一篇作文的认可并不能改变小瑞的习惯,也很难让他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有大的起色,可是,能让这样一个平时在学习上相对弱势的孩子,拥有这样一次获得肯定的机会,对于他来说,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安慰与鼓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