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本身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学生对于古诗词本身的含义及其具有的独特魅力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势必可以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是其掌握知识及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古诗词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而言,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陌生,遇到一些生僻的字眼,更会影响他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因此,将有趣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势必可以使得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将不仅仅停留在最初的诵读以及背诵状态,而是深入理解以及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其鉴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充分挖掘古诗词中具有文化意味的字词

比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简单的七个字当中,一个“独”字,充分表达出作者只身一人的孤独,也体现出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寂寞。通过此,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逐步明白可以在古诗词理解过程中通过把握关键词,进而推断出准确的思想感情。

2.在吟诵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以《忆江南》为例,其中“红胜火”“绿如蓝”等,所形成的画面色彩鲜明,为学生展示了春色盎然的江南风光。江南春景,经过作者的描绘,色彩丰富、层次鲜明,教师让学生自行吟诵,使其融入诗词所创造的环境当中,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也可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凝练,潜移默化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所了解。

3.从韵律方面分析古诗词内涵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各个部分均对仗工整。这种工整对仗的句子,不仅传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严谨之美。古诗词的韵律感、平仄变化、押韵以及易于背诵,均向学生们展示着古诗词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的韵律感及节奏感,逐渐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4.注重对意境的想象

例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长莺飞的景色,且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含生活趣味。但这种场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很难体会到,故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乡村安逸、宁静的环境以及儿童的天真与烂漫。

5.全面了解古诗词创作背景

例如,《天净沙·秋》全篇写景,“孤村”“老树”“寒鸦”等,数个意象把一幅寂寥、萧瑟的秋景勾勒出来,加上“孤”“老”“寒”的形容,更觉凄凉。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一点飞鸿影下”,使得寂寥的秋景突然变得颇为活跃,特别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这需要联系作者白朴当时的写作背景:相比入朝为官,白朴更愿隐居田园。即相比入仕之后如秋景般萧瑟,反不如“一点飞鸿影下”,隐居在“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怡然自得。如果要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需要在充分明确景物象征含义以及写作背景基础之上方能体会,而这种含蓄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一种美。

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使得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修养,而作为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语文课程,自然责无旁贷。古诗词是沟通古人与今人的桥梁,作为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当中,使学生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雁塔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