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趣,提高学生“抬头率”,是各个高校一直探索的问题。近日,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进西安美术学院的课堂,感受了一堂充满“艺术范儿”的思政课。

思政课“抬头率”低?西安美院:不存在

上午10点,沈宝莲教授开始了她的讲课,她将思政与艺术联系起来,展现了艺术的时代性。“真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她以闻立鹏的著名画作《红烛颂》为例,告诫同学们,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时代脉搏。

这是西安美术学院“一画一课”的创新思政课堂。作为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组织她的团队,着眼于“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独辟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蹊径,倾心推出的教改模式。

沈宝莲告诉记者,“一画一课”的教学魅力在于坚持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中国近代以来反映各个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美术资源,鼓励美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从赏析表现和记录党的光辉历程、优良传统和新中国成长脚步的名人名画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从开掘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中,受到红色基因传播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双重熏陶,达到寓教于红,寓教于趣。

来自全校十几个专业的50多名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没有玩手机、睡觉的现象。设计系的学生刘杨说:“作为一名美术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原本不高,但‘一画一课’让我们将美术作品的鉴赏与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既让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又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同时,还使我有了新的创作灵感。”

沈宝莲表示,这样的上课形式让学生增加了对思政课的兴趣度、获得感,有效解决了高校思政课“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的窘况和亲和力差、“抬头率”低的问题。

探索思政与专业融合的新渠道

如何让思政课更有活力和生命力?西安美术学院给出的答案是,不照本宣科,结合美术类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阐述严肃的内容,让大学生走出传统的思政课堂,将思政课与美术专业结合,探索具有美术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美术类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他们不喜欢阅读‘大部头’的思政教科书,也不感冒思政教师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而枯燥的阐述。‘一画一课’就是我们立足美院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将思政课与美术专业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沈宝莲介绍,“一画一课”以画为主线,让学生在寻找作品、解读作品中了解历史、了解国情、学习知识、升华感情。

在西美“一画一课”的课堂上,思政教育与专业涵养之间的促进关系是相互的,绘画作品绝不仅仅是思政内容的载体,学生在用思政视角阐释作品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完成‘一画一课’的学习中,我不仅了解了一件作品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更加了解了作者创作的初心,以及所要表达的更深刻的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认真学习和注意的。”雕塑专业学生王春这样对记者说。

“一画一课”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涵养绝佳融合,实现了艺术服务政治、政治提升艺术的双赢,是提升思政课品质的独到经验。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每一件作品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进一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美术知识,同时,体会到不一样的绘画与政治的关系,明白“艺术可以有为自己表达的,也应该有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的思考去表达的作品”,懂得艺术家能够取得成功的奥秘和“作画先做人”的道理。

莲开有声:从做客到做东

“一画一课”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和追捧,以此为基础开设的“莲开有声”微信公众号更是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响应和参与,对学生“一画一课”作业的不定期推送,让他们有了展示平台,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完成作业。

目前,“莲开有声”微信公众号已经推送了121期了。其中不乏大师级别的作品,比如: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何红舟、黄发祥的《起航——中共一大会议》,蒋兆和的《流民图》,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有些本身就是思政课教材中常见的经典画卷,有些是描述中国近现代史、表达领袖与人民的关系的、展现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作品。学生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来介绍作品的背景以及阐释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蕴,不仅欣赏了红色美术作品,还通过作品了解和认识时代,更获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选择经典的艺术作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来阐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丰富内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而且将过去‘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这一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夏永林说,并希望这一“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能够坚持下去,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由做客心态向做东心态转变。

“思政课聚焦大学生思想成长、心灵净化为立课之本的创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是挖掘师生教与学潜力,构筑新时代高校灵魂工程的序幕,而不断满足学生精神营养的需求,不断满足思想成长的需要,路还很长很长。”沈宝莲说,所以,她会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以地方红色艺术资源和身边的艺术大家来滋养和培育学生,用理论的武器和精神的力量感染青年学生,引导他们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