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实现对美的创造,强化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形成和艺术修养。从音乐审美教育视角对声乐艺术的魅力进行研究,能够使教师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情趣形成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有效指导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声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音乐艺术 审美教育 声乐艺术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并且使其音乐艺术的创造能力得到适当的强化,对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音乐审美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在对声乐艺术教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结合音乐审美教育加以探索,从音乐审美教育角度入手进行系统的论证,提出合理化的声乐教学建议,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学生声乐艺术修养的良好培养。

音乐审美教育

对音乐审美教育加以解析,其主要是指将音乐艺术作为媒介和载体,将审美作为目的和核心所组织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遵循特定的规律,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在系统解读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发现其将音乐艺术的美作为审美对象,并且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将音乐审美的特点作为基础。在遵循教育活动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能够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对音乐艺术审美有个全新的认识,获得良好的音乐艺术体验,进而感受音乐艺术美,发现音乐艺术的美,最终逐步实现对音乐艺术美的创造[1]。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审美教育角度对声乐艺术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在声乐艺术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并且能促使声乐艺术展现出多样化的美感,彰显声乐艺术的魅力。所以在研究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从音乐审美教育的角度解析声乐艺术的魅力,并结合声乐艺术表现需求、情感渲染需求、艺术创造需求等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在音乐审美教育的指导下全面提高声乐艺术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声乐艺术审美能力,为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

从审美教育角度看声乐艺术的特征

声乐艺术本身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表现形式,其之所以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群众性和普遍性,主要是其较之于其他审美体验表现形式能够产生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让人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审美感知。笔者从音乐审美教育角度对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其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情感性审美特征。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人们可以借助不同的音乐形式实现对情感的抒发,进而引发人的想象和联想,促使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对音乐审美教育加以解析时,我们发现音乐审美教育本身就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性,实质上可以将音乐审美教育看成是情感艺术教育。从这一角度看,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体验形式,其必然也会表现出鲜明的情感特征,在声乐艺术演唱中,歌词和曲目都是人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欣赏者在对声乐曲目欣赏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曲目中的情感,进而被其中蕴含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2]。换言之,声乐演唱过程中声乐艺术中的情感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影响,情感就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只有表现出较强的情感魅力,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才能够获得受众群体的认同和肯定。所以说,情感审美教育特征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艺术特征。

其次,体验性审美特征。音乐艺术主体在表现音乐艺术的过程中能够使音乐艺术产生一定的主体体验性特征。音乐艺术的体验主体包括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以及表演主体。因此,情感体验也将表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对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类别声乐艺术进行适当的论述,声乐艺术的创作、演唱和欣赏也与个体的参与和体验存在紧密的联系,人只有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感,才能够深切地感受声乐艺术的美,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将音乐审美教育作为核心思想进行论述,则可以发现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声乐艺术的体验,力求能让学生在声乐艺术体验中提升对声乐艺术的感知力、表现力和把握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所以从音乐审美教育视角对声乐艺术的魅力进行研究,还应该对体验性审美特征进行重点解读[3]。

再次,创造性审美特征。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由、感性的特征,并且不同人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个体在传播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对音乐进行了主观创造,可以说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特征。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类型,其需要借助歌词以及声音展现艺术魅力,而在人们通过声音对声乐加以表现的过程中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基于个人理解对声乐艺术进行创造,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在音乐审美教育层面,声乐艺术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性特征。

最后,愉悦性审美特征。音乐艺术能够带给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让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身心愉悦,甚至引导人以积极客观的态度面对社会生活。简单地说,就是美妙、舒缓的音乐能够带给欣赏者愉悦的体验,让欣赏者得到身心放松,进而触发欣赏者积极的情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积极情感元素,增强学生的愉悦体验感,实现对人心灵的美化,进而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由此可以发现,从音乐审美教育角度进行研究,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审美性特征,从而将声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基于音乐审美教育要求对声乐教学的建议

从音乐审美教育角度对声乐艺术魅力形成全面认识后,要想促进声乐艺术教育的作用得到系统发挥,就应该结合声乐艺术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声乐艺术教育指明发展方向,确保能够在音乐审美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提升声乐教育效果,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艺术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结合音乐审美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声乐艺术教育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能够为声乐艺术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

1.注重聆听,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声乐艺术的魅力

人在接触不同声音的过程中,对声音的感知需要借助听觉器官来完成,因此可以将音乐艺术看成是听觉的艺术,从人的听觉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以及感知差异等对不同的听觉效果进行判断,进而把握人对音乐的感知以及音乐艺术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在音乐审美教育领域,一直高度重视学习者在学习音乐艺术过程中的听赏审美,并且相关研究者在研究中明确提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需要借助对音乐的听觉赏析来完成。人如果要想真正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就必须通过听觉获得一定的音乐体验。只有听觉体验才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复杂性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音乐领域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实质上就是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其要求学习者作为审美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体验实现对音乐的感受,进而形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4]。而从音乐艺术的传播角度进行分析,在音乐作品进入到接受阶段前,一般是作为知性对象而存在的,而通过人们的聆听和感知体验,其才逐渐转变为感性对象和悟性对象,能够被人们感知和理解,进而促进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接受。从这一角度看声乐艺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聆听声乐产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在聆听欣赏中真正体验到声乐艺术的美感。由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复聆听高质量声乐作品的条件,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聆听和欣赏作品,确保学生能够在聆听欣赏中形成对声乐作品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形成对音高、音色、节奏等的系统认识,保障声乐艺术鉴赏效果,促进学生欣赏美和鉴别美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梅娘曲》(田汉词,聂耳曲)时,不仅要指导学生从理论层面了解创作者创作乐曲的基本情况,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还应该促进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反复聆听,并且在学生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对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歌唱家在表现歌曲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歌词美、旋律美、情感美等,辅助学生确立审美标准,在指导学生深入感知歌曲思想内涵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声乐艺术感知力和鉴赏力的培养[5]。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明显增强,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听赏范围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通过聆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声乐作品,对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不同曲目进行对比赏析,进而确保在听赏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艺术感知力的增强,让学生在不断感受和体验中发现声乐艺术的美感,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增强。

2.关注课堂,强化声乐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

声乐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的表现方面能够实现对整体美的彰显。一般情况下,在解析声乐艺术魅力的过程中,要从声乐艺术的语言美、音调美以及和声美等角度分析不同审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对声乐艺术的整体美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加深对声乐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结合音乐审美教育思想的指导,声乐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应该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审美元素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感受不同审美元素的过程中实现对音乐艺术美的体验。因此可以看出审美元素一般都具有独立的音乐感知基础,这就要求声乐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对构成声乐艺术魅力的不同审美元素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感知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对声乐艺术的整体美形成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基于此,在组织开展声乐艺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突破学科的限制,对学生多种感知能力进行强化,并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向学生传授声乐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还要基于跨学科理念对声乐相关课程进行开发,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感受和理解声乐艺术中涉及的不同审美元素创造条件。

例如,教师加强声乐课程与视听练耳课程的联系能够对学生听辨能力加以强化,确保学生更好地辨析声乐曲目中的音高和节奏等元素;加强声乐课程与文学课程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歌词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加强声乐课程与钢琴伴奏课的联系,可以促进学生声乐艺术创编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形成对声乐艺术器乐美的感知[6]。可见各种不同课程的联系和融合能够辅助声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加以培养,使学生在接触声乐艺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声乐艺术中的审美元素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得到全面强化。此外,将声乐课程作为核心对其他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进行开发,还能够对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进而能够在声乐欣赏教学中把握声乐艺术元素的美感,形成对声乐艺术作品整体美的感知,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声乐艺术整体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有效强化。

3.师资建设,对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加以培养

从音乐审美教育理念的应用情况能够看出,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确保通过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能够对声乐艺术的魅力形成系统感受,就需要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师资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争取能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声乐教师队伍,为学生学习声乐艺术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声乐教育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声乐艺术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保障学生的声乐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强化。在探索提高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不仅要保证声乐教师具备敏锐感知和准确判断音高、音色、音准以及节奏的能力,还要提高声乐艺术教师对声乐艺术中声音美、情感美、旋律美以及舞台表现美的感知,并且能够将个人感知融入声乐艺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实现对学生声乐艺术理解和创造力的培养[7]。同时,声乐艺术教师也应该自觉加强对古今中外声乐歌曲的学习,并且多渠道对自身演唱能力进行强化,保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声乐演唱示范,能在示范演唱中融入个人情感和个人理解,增强声乐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渲染力,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的魅力形成全新的认识。其次,在对声乐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其专业素质,还要对其综合能力进行适当强化,确保教师能够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声乐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感知声乐艺术的魅力、表现声乐艺术的美和创造声乐艺术的美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逐步增强声乐艺术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8]。简单地说,教师声乐艺术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教师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教师以较强的声乐艺术修养和高水平的教育指导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能循序渐进地实现对学生声乐艺术修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声乐学习道路指明发展方向,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学生感知声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也能得到正确的树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将音乐艺术作为基本教育媒介的教育形式,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审美实际上是教育的目的。从音乐审美教育视角对声乐艺术教学进行研究,应该基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对声乐教学组织活动加以创新,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划组织教学,争取能够对学生的声乐艺术修养加以培养,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李娜:《浅谈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北方音乐》2016年第36卷第24期,第106页。

[2]仲勤:《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北方音乐》2017年第37卷第15期,第153页。

[3]文哲:《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内涵的渗透》,《黄河之声》2016年第6期,第47页。

[4]李静:《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戏剧之家》2016年第13期,第207-208页。

[5]张洁:《声乐情感教育中音乐审美能力的体现》,《北方音乐》2017年第37卷第23期,第178页。

[6]池小青:《新时期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研究》,《黄河之声》2017年第5期,第46页。

[7]王雷:《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音乐创作》2016年第2期,第184-186页。

[8]张克东:《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北方音乐》2016年第36卷第2期,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