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高校专业建设不断走向多元化与小班化,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科学合理选择小班化教育方式,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是高校实现高层、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施小班化、导师制,促使高校针对学生的具体特性,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旧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深入探究导师制与小班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在导师制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发展,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显著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互动的位置,进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导师制 小班化 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前 言

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深化,小班化教育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教育主流,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实施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为了与国际教育进行对接,同时也是为了创造高质、高效的教育品牌。因此,探究与实践导师制与小班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规模逐渐扩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精品教育发展,对此,实行导师制与小班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使高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育,既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学校进一步实现稳定且可持续性发展。导师制与小班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1]。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

现阶段,我国依旧处于大众教育环节,难以对全部学生实施精英教育模式。所以,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全面考虑具体指向性,也就是以确保大多数学生接受基础教育为基础,针对表现出色的学生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生或群体,科学合理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培养规划,以大众教育为前提,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但是,现在一些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方式,严重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

2.实践教学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普遍存在极端化现象。其一,照搬照抄重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为依据进行模式分类,传授知识也是以课本为主要载体,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训练。尽管在部分学科课程设置上,有实验或实践课程,但是,其中一些都是验证性实验,并不具备良好的实践效果。其二,太过重视实践教学,少数高校为了展现个性化与差异性,主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缩减实践课程或相关学分的方式,扩大实践课程设计规模,导致学生为了实践课程与实验报告,浪费时间与精力,却没有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与兴趣。

3.实践环节缺少企业的全面参与

我国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模式大肆盛行,但其主要体现在调研上,企业在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等方面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参与。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尚未做到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认真沟通,导致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及时邀请企业参加实践训练指导,学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对其生产运营的具体流程严重缺乏有效认知。这些现象的存在,是高校与企业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明显不足。

4.教师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不完善

人才培养需要导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较好的专业素养等。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太过讲究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一些教师想要引导学生,但因科研项目与资源匮乏,导致其难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却太过于注重科研,没有给予学生太多有效指导。不仅如此,高校在评价体系上不够完善,也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教师的监督不到位,使得教师不愿意在学生指导工作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愿意指导学生的教师却由于资源匮乏,导致力不从心[2]。

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首先,导师制下的精英教育受长期的大众教育影响,难以针对所有学生开展,所以,只能针对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其次,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针对专业课正确引导学生,全程进行系统设计,即仿真验证与开发,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基础,导师全程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人才培养,以此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导师制下的通识教育,导师制与通识教育相结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以此有效缓解学分制对专业教育的影响。最后,导师制下的办学理念,鼓励并引导学生继续深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2.导师队伍建设

以导师制与小班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支独特的、完善的导师队伍作为支撑。导师队伍所有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以便为学生进行学习、科研指导,还需要具有可以实现与研究生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相对接的能力。学生导师制就是给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导师团队制则是实施小班化模式,突出的是团队合作能力。研究生导师制是为了给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在促使本科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为研究生就业奠定基础。企业导师制则是为学生就业给予指导。导师队伍的构建和健全,需要融合各个层次、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

3.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促使学生与导师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平台作用,寻找优秀学生,督促导师队伍建设,不断输出卓越人才。建设并完善专业实验室,为培养人才提供更加健全的硬件设施。切实结合导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研发,增强其课外实践能力。建设学科竞赛体系和平台,培养一批表现出色的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全面举行课外活动成果展览会,尤其是各种学科竞赛结果和科技活动成品的展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利用寒暑假时间,成立专业培训班,形成专项培训机制。

4.小班化教学与科研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实施小班化教学与科研,采取探讨模式进行教学和指导,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小班化教学与科研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完善。

5.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建设

其一,人才评价标准,就是人才的独特性。其二,导师队伍管理与考核评价标准,即导师队伍的职称、学科、专业结构等。其三,人才培养平台评价标准,平台所需要具备的人才培养与输出能力[3]。

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小班化授课,班级人数大约30人,同时引入导师制,可以选择以班为对象作为试点改革,获得良好效果后再加大推广。

1.小班化方案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班化导师制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成绩划分成6个小组。其中,每组平分5至6位学生,成绩好坏互相搭配,小组内部同学互帮互助。

其次,小组内部选定协调人员,承担和导师沟通工作的任务,并辅助导师进行学生管理。

再次,小组内部人员共同商议,邀请班级任课教师为导师,导师也具备自由选择学生的权利。每位导师最多指导两组,班主任则承担总协调工作,负责小组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在满足高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小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特色,导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优势作用,准确定位。

最后,小组内部商议确定代号,以此作为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质的动力。

2.方案实施

在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处于评价指导的位置,学生则处于思考操作的位置。其一,小班化学习辅导。课堂、自习、课后学生互助学习时,成绩优异者相互帮助,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通过互相辅导,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协助教师检查作业,帮助教师整理疑难问题。其二,小班化日记。学生日记,记录日常生活与学习状况。小组内部日记,详细记录导师言行,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以及通过小班化学习,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把班级转变成学生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基地[4]。

结 语

总之,以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前提,对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详细分析目前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深入探究导师制与小班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专业教学设计,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很明显的进步,班级的整体水平也得以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大环境下,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实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其不仅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实施导师制与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社会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芳:《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36卷第5期,第3-6页。

[2]王明华、邓贤君:《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思考》,《教师》2016年第14期,第104-105页。

[3]王明华、邓贤君、王新林:《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师》2016年第17期,第115-116页。

[4]曹艳、刘天华、刘国娟:《小班化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卷宗》2013年第11期,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