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的系统性——解析文本架构,理顺内在逻辑

思维品质的系统性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脉络、由来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表现在英语阅读上就是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写作思路、写作目的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时,可以指导学生解析文本架构,理顺内在逻辑。以9B第一单元的“Two cities in China”为例,在“Welcome to Beijing”中,作者先后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长城,每一个景点又展开了适当的阐述,比如:故宫的旧时用途和现时价值、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活动、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盛名与特点、长城的构造与历史等。这一篇阅读文本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句式简单,从句比较少,生词也比较少,整体的阅读难度系数比较低,但是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阐述条理性好,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先提炼出主要的内容,再逐一将各个内容进行拆分,最后按照介绍景点的先后顺序尝试做出游览地图与路线。以这种解析架构、理顺逻辑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其好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尤其是在阅读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多的文本时,这一思维品质会凸显其特点与价值。

二、思维的灵敏性——巧妙转化知识,尝试多种形式

思维的灵敏性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流动的,能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僵化地靠机械记忆甚至生搬硬套学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灵敏性思维时,可以指导学生巧妙地阅读文本中的转化知识点,尝试多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与陈述方式。以9A第二单元中的“The power of colors”为例,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训练。比如:在“Did you know what colors can affect our moods”一句中,“affect”表示“影响”的意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近义词可以替换(例如学生们非常熟悉的“influence”),替换前后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借此为契机来分析近义词的用法区别等。其二,同义句改写或改变表达方式。这些其实考验的就是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三、思维的深刻性——设疑解惑反思,摸索研究规律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指的是学生在思考时能够不局限于问题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具体内核去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隐藏于其中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维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设疑解惑并自我反思的方式来摸索研究其规律。以8B中的第二单元“Places of interest”为例,这一阅读文本主要是向旅游者介绍了四个著名景点。从内容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撰写这一介绍性文章,文章所用的词汇、句式有什么特点与风格,与其他类型的阅读文体对比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模拟人物、还原情境的方式来思考与解答,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抓住阅读文本的内涵价值。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比如语法的使用、单词词汇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特点等,研究句式特征与句型风格。同样,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测试的方式,或者鼓励学生以小组结伴的方式来共同研究学习等。规律的研究和摸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力和对英语现象的洞察力。

四、思维的独创性——扩散联想想象,个人见解融入

思维品质的独创性指的是学生在思考时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扩散性联想与想象,并将个人的见解融入其中。以8A中的“School lives”为例,文本中介绍了美国的校园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文本的陈述形式与表达风格来介绍其他国家的校园生活,并于其中融入自己的部分见解。比如可以就某一个领域(例如课程的设计、校园活动的设计等)进行对比与分析。比如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校园文化与校园制度。比如学校生活可以反映出该国怎样的一种文化背景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搜集多种不同国家的情况,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向老师与同学介绍。与此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在介绍的同时适当地进行个人的点评,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视角,这些都有利于训练与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