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的支持和教研室的大力倡导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拉开帷幕。由最初的七所城区小学,发展到现在城区所有学校全面铺开这项实验。我校是首批参加这项实验的学校,见证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颗种子在榆林市榆阳区的萌芽、开枝、长叶、逐步繁茂的过程,也收获一些实验心得。

我是一个心怀教育理想的人,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榆阳区启动的那一刻起,我就心怀向往,期盼这粒种子能落地生根,能让我们榆林一小的老师和学生都爱上读书,爱上语文。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2015年的春天学校正式展开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工作,并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实验方案。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说实话在实验刚开始我们的确一头雾水,怎么办?老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讲解,习惯于每一句话不讲出几个意思不罢休;老师们感觉教一本书已经够紧张的了,再加上4本或7本,不是开玩笑吗;老师们感觉只顾读书,字词落不实,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老师们担忧该什么时间去读书,还有那么多作业什么时间做;另外,教师的惰性也在作祟……其实校长们也不无担忧,我就是其中之一。但我们曾经是学生,那时候学的哪篇课文记不得,但我们会出口成章,我们会区分是非对错,会因某个人物而励志成才,这是积淀的属于我们的素质,读万卷书一定会博学多才,我相信这个真理,所以我说服自己积极投入实验。

一、改变观念,培训先行

为了推开此项实验,教育局教研室做了很多工作,抓住培训是一条捷径。第一轮培训从北京、山东等地请来全国知名专家做讲座,使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思想开始改变,被“语文主题学习”这种理想的语文教学所吸引。第二轮培训主要就是把握课型、备写教案。专家面对面分组指导老师们备写教案,各学校分组进行设计,在全体教师面前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共享培训也让培训的内容落到实处,老师对“语文主题学习”从排斥渐渐开始接纳。第三轮的名师授课也给老师们直观展示了“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取舍与把握。几轮下来,大家较完整地理解、熟悉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原来“语文主题学习”就是把学生自主阅读和大量阅读摆在语文课的首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快乐地读书,读精心选编的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习惯和方法,用阅读的力量去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躬行实践,突破难关

1.取得家长支持

实验伊始,实验教材全部到位。我们也没有忘记家长的力量。好多实验的开展,若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开始时,我们在培训教师的同时,及时召开了全体家长会,把阅读的重要性和学校即将开展的实验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后来的班级家长会,我们又通过语文老师,向家长传达我们的实验进程,问卷家长的意见,为实验的不断改进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我们还让家长走进课堂,亲历孩子们的变化。

2.实现大量阅读——先开枪后瞄准

实验初期,我采用先放枪后瞄准的策略,强行教师在课堂上带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内容。连枪也不敢放,瞄得再准也没用,先做做看。

2015年春季开学,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一起讨论设计了适合本校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如“识字过关课”“熟读过关课”“1+x”和“综合拓展”等课型。有了课型可以依循,教师们不再有难么重的畏难情绪。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语文老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教研课,每人备写一个单元教学案例,并上教研课,领导参与其中,我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听课后的讨论是我们觉得最能提高的环节,大家各抒己见,互补得失,每一次教研课都是一次大提升,渐渐地,教师们反倒感觉“语文主题学习”让自己在课堂上轻松了许多,学生也会举一反三,阅读量明显增大。教研课结束后,各年级再从教研课中挑选出优秀案例再加工,在全校做示范课, 48个语文老师再次交流得失,年级之间优势互补。

为了让教师更积极地参与实验,我校每年举行一次“语文主题学习”大赛,为老师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区教育局也组织了大赛,让全区语文老师参加,实现了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我校选送曹玲玲、张小飞、李云香三位老师参赛,均获一二等奖,学校获得了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以奖代培,让优秀教师曹玲玲、张小飞、辛瑞雪、葛巧玲等老师赴山东潍坊、北京进行培训,她们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座谈、上公开课的形式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学校形成了“头雁先飞,群雁齐追”的良好势头。

为了让“语文主题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1)建立学生诵读成长卡。要求学生周一至周五每晚诵读20~30分,周六日每天累计诵读至少1小时。每天记录诵读内容、时长、一句话感想并分享给家长,并在班级微信群分享读书微视频,让同学、老师互相督促,增强读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以便于孩子能更好地坚持完成读书计划,也让书香家庭的创建逐步变为现实。我们每年10月份还评选书香家庭予以奖励,阅读渐渐成为习惯,实验开展就容易得多。

(2)“一米阅读”平台的有效使用使得阅读的效果落在实处。教师根据进度在“一米阅读”平台布置当天的作业,家长每天根据孩子在网上答题的情况就可知道孩子读书的进度与效果。有了监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也多了一层保障,让阅读成了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期中期末的试卷中加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内容。我们教研室统一出题,我校另外出20分值的题,加到考试当中,用来考核学生和老师,让大家重视“语文主题学习”,极大地推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三、成果喜人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知道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经过两年半的时间的实验,基本形成固定的上课模式。老师们拿到教材一个单元内容后,能快速地找到主题切入点,联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备课上课,成为自觉。我们的语文课堂以教材为主,凭借主题丛书,构建模式,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海量推荐,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之目的,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华丽转身。

学生的身上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爱读书的习惯好像基本形成。课余,埋头读书的孩子明显多了,楼梯间的谈话很多都在交流看到的故事情节,眉飞色舞间看出读书的快乐,班级图书角的书明显的多了,也破旧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勾画痕迹明显多了。二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提高。在区上组织的各类作文大赛中,我校的获奖率占到全区的40%(区上有23所小学)。在每年的质量抽测中,语文学科的成绩有明显进步,已经三连冠。三是家长反映孩子经常会用书中人物的做法作为自己的榜样,读书的范围不再像过去只局限于漫画,对名著开始发生兴趣。四是孩子们比原来喜欢语文了,拿我们六年级朱一科同学的话说,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在课堂上看“闲书”了。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也有困惑,如,第一学期,为了强行“入轨”,只注重了加大阅读量,课堂上读得多,识字少,识字教学落的不实,在期末考试时老师和家长都发现好多生字学生会认不会写。再如,阅读量的加大,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品味文本,好像有些冲淡了“语文味”,只注重了同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但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我看到孩子们日渐增大的阅读量、越来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活跃的思维、脸上阳光自信的笑容,坚信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语文主题学习”不就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