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近年来刚成立的一个专业,对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目前针对该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比较少,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分析该专业的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特色的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功能将实验教学过程划分为确定任务、分解任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组织评价五个阶段。项目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只是关注最终的成绩,更加注重实现项目的整个过程。教师在学生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指导者以及监督者的角色。

关键词】实验教学 项目驱动 网络与新媒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陕西师范大学实验技术项目“网络新媒体专业手机APP策划、开发与运营综合性实验研究”(项目编号:SYJS201725)成果。

研究背景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该专业于2013年在全国28所高校中首次招生,截至目前,已有79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部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运营工作或培养新媒体相关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国内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而国外高校尤其是美国高校的该专业发展则较为成熟。美国的新媒体教育具有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的特点,倾向于培育学习型人才,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1],掌握多种专业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紧跟潮流,快速掌握最新技能。从开设该专业的院系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多数是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少数开设在文学院,而美国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分布则较为广泛。根据武汉大学徐丽芳等人对美国87所大学开设的111个新媒体专业院系分布调查结果来看,除了在新闻传播类、艺术类、人文社科类院系开设外,还在计算机类、信息管理类等院系开设[2],可以反映出该专业在不断融合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向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转变。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融合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余红等人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招聘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分为网络研发、网络运营、网络营销三大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4.36%、28.33%、17.31%[3],由此可见,研发技术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开设的专业课为例,涉及技术类实验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视音频编辑、动态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与开发、网络程序设计、图像编辑技术、Flash动画设计等,这些技术类实验课的教学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专业成立的时间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目前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虽然隶属于文学类学科,毕业也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但事实上该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这也就意味着所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技术课程,具备简单的开发技能,也更乐于学习新的技术。而更多的学生只是对互联网有个初步的了解,尤其对于高中是文科的学生,信息科学知识了解较少,在动手能力方面稍弱一些,易对新技术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专业知识衔接和融合不到位

目前开设的多门技术相关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基础等,此类课程操作性较强, 各个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没有充分掌握某个核心知识点而影响到后续环节。因为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 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此外,在该专业授课中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过少,早期的很多课程都是从其他专业聘请教师来代课,在实际教学中与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方式区别不大。由于非本专业的教师对新媒体知识了解有限,使得教学内容与专业定位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体现不出课程的关联性,没有找到计算机教学内容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的一个恰当的衔接点,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技术,缺乏基本的科学思想和基础理论,难以进行持续深入的学习。

3.实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实验课程只是附属于某门课程,分配的实验课时是总课时的一部分,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技术类课程来看,平均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理工科实验课的发展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到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再到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最后到独立成一个体系。而文科院系对于实验课程还仅停留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重点放在课堂理论教学,导致课程之间实验内容的多次重复,使学生对于整个实验教学环节没有全面的认知,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设计流程

项目驱动法是“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项目驱动作为教学方式[4]。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已经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一项实际活动,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更注重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在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习到课程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网络新媒体专业课实验教学为例,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1.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环节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行业需求确定项目。项目的选取既可以在本专业也可跨专业,具有学科融合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特点。每个项目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难度系数,其中可能含有学生从来未遇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从多种渠道得以解决,让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熟练应用新的技术,确保60%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够解决,40%的问题可以通过向教师请教或者学生之间讨论能够完成。

2.分解任务

在此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该项目的想法,先把大框架定下来,然后再帮助学生解读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及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最终的项目产品为目标,将其分解成若干个更为具体的小任务,再将这些小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即哪些任务放在前面完成,哪些任务放在后面完成。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任务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3.制订计划

首先,根据任务分解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评选出组长。学习小组应该是对班内学生知识水平、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才建立的,确保每个组的学生性格互补,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均衡分布,男女比例分配合适。其次,在小组内部讨论得出最佳实施方案,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深入小组中间,全面掌握每个小组的交流进度与效果,点拨瓶颈问题。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要以启发式的方式告诉他们,让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制订项目时间表。时间表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其目的是保证项目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时间表内不仅要列出该学习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列表,而且还需反映出每位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计划时间。

4.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环节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关键也是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根据项目开发流程,完成项目产品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第一,需求分析。此步骤在上文制订计划部分由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二,用户界面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界面相关的风格设计、配色设计、功能具象化处理,以及各种操作系统的适配,最终生成定稿后的设计图。第三,编码开发。根据UI设计图进行开发,编写功能上的逻辑代码,实现各个模块的连接,从而完成对目标产品的功能、性能、界面等方面的要求。第四,测试调试。测试环节的重要性不亚于前期的设计和编码开发,目的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第五,运营维护。产品正式投放到市场后,会得到用户以及市场本身的一些反馈,从而知道该如何修正或者调整运营策略。在项目正式运行时,即使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或者一些隐藏得比较深平时又难以出现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收集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及时处理。

5.组织评价

项目评价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给出的反馈及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首先,进行组内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主要是让学生去评价他人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习态度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比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其次,项目结果评价。小组之间从外观、功能、性能、实用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学生小组互评过程中进行补充评价,及时对学生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方案。最后,反思总结经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完成项目的思维方式,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同时,还要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走的弯路,以及当时是如何解决的,及时写出总结报告,以供日后学习使用。

结 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将活动融于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小组自由选题,讨论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在项目实践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理解。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及时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促进了和谐融洽、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时,教师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快更新知识库的频率,实现教学相长。项目教学中的项目是根据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制订的,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相当于完成一次真实的岗位项目演练。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加强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现实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孙燕清:《美国新媒体专业教育模式分析及对中国的借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第110-113页。

[2]徐丽芳、曾李:《美国新媒体专业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编辑》2013年第3期,第36-42页。

[3]余红、李婷:《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调研与专业培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2期,第134-138页。

[4]吴新开、王海华:《项目驱动的创新实验体系构建》,《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第32卷第12期,第137-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