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立足区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区教育机制逐步健全,教育资源全面盘活,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质效

为加快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榆阳教育核心竞争力,区教育局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为抓手,2014年在榆林市星元小学试点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在一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5年出台了《榆阳区义务教育学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了“一年试点、两年奠基、三年成型、四年成熟”的目标,成立设施配置、教师培训、教研指导、考核督查四个领导小组,按照“先小学、后中学,先城区、后乡镇”的步骤,在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面推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为所有学生订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学生人手免费发放一套。区教育局每年举办一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大赛,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并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纳入教学质量监测范围,倒逼学校,助推改革,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顺利启动。实验教学推开以来,区教育局建立了区、片、校三级研修网络,通过线上线下两大领域,全面强化校本研修。组织所有语文教师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理论培训,组织城乡所有校长和骨干教师赴林州、潍坊、株洲、沈阳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一流教育学者、本土教学能手,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同课异构”、“送教下乡”、说课大赛、实验教学大赛、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等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经过三年多研究探索,成功构建出“1+1+N”、“1+X”、“X+1”等一大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效益大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普遍提升,真正做到了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2015年我区在全省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17年11月,我区承办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大赛,这是我区历史上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教学活动,先后有89位语文教师荣获国家和省市区级语文教学大赛等奖。为全面推开此项工作,2018年7月,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榆阳区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推进会,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和普通高中全部纳入语文课改范围,语文课改实现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内涵,着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区教育局给所有学校配齐配足了各类图书,学校走廊、教室、寝室全部配置书柜书架,阅览室、图书室全天候开放。广泛开展读写绘、读唱诵、读讲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文学科学常识大赛、读书心得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和讲故事大赛等“三读三会三赛”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线上空间,让师生交流心得,展示成果。积极举办多形式的读书系列大赛活动,评选先进,表彰典型,营造氛围,助推课改。读书活动加快实现学前、义务、高中全覆盖,教师、学生、家长齐参与,形式、内容、途径多元化,读、学、悟、用体系化。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均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榆林城区,适龄儿童人数逐年攀升。面对巨大的入学压力,区教育局沉着应对,从2014年起,在全省率先改革城区小学招生制度,按照就近划片免试的原则,划定学校招生范围,限定学校招生人数,借助市区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招生政策,让招生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确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公开透明,招生过程采取联合资审、入户调查、网上报名、电子派位、分段录取五个环节。资审期间,学校、公安、住建、监察、街道办联合审核新生证明证件,资审通过后入户调查核实,情况属实者,再进行网上报名。通过资审的适龄儿童人数未超过学校招生计划,学校直接录取。超过招生计划,学校录取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批次录取在学校片区内的城区户籍适龄儿童、学校片区内监护人拥有房屋产权的适龄儿童。第二批次采用电子派位确定入学对象。未派到学位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按照就近的原则,在第二阶段统一调配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就读。电子摇号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部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和学生家长全程监督,招生过程公开透明,招生结果公平公正。招生制度改革后,家长不再发愁,校长不再躲藏,起始年级大班额、择校热现象彻底消除,找门路、拉关系等不正之风彻底杜绝,学校生源和班额均衡,教学秩序正常。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优质学校办学压力有效减轻。推行此项改革,虽遇到了一定阻力,但区教育局坚定不移,沉着应对,规范操作,严格实施,圆满实现了既定目标,赢得了社会高度评价。

深化校长人事改革促动力

为了加快专家办学进程,推进放管服改革,2014年,榆阳区率先在全市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截至2017年,先后在城区16所中小学推行校长职级制,区教育局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出台了《榆阳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职级制校长准入、资审、考核、竞聘等制度。凡是符合竞聘校长岗位条件的人选,经本人申请,并通过区教育局资格审查后,均可进入校长后备人才资源库。区上聘请省市区专家名师组建专家评委资源库。竞聘前,区教育局对所有竞聘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竞聘资格。竞聘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面试程序和操作办法,竞聘人员现场竞职演说,现场进行问题答辩,专家评委现场亮分,竞聘结果现场公布。竞聘期间区上四套班子领导、纪检、组织、人社、编制、财政、教育六部门全程参与。新聘校长实行任期聘用制、职级等次制、结构工资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四项硬制度。新聘校长一律取消行政级别,每届聘期三年,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全部由校长聘任。校长职级等次分为四级七档,特级一档,高级、中级和初级各两档。校长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职级工资三部分构成,职级档次不同,职级工资标准不同。区教育局与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对职级制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校长解聘续聘、晋级晋档、职级工资发放、评优树模的主要依据。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为一大批理念新、能力强、业务精、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提供了便捷,搭建了平台,扩大了校长办学自主权,激活了学校人事机制,学校办学效益快速提升,推行职级制的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短短3年时间,薄弱学校摘掉了贫困帽,一跃成为全区的优质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创新了人事管理机制,取消了校长行政级别,实现了校长归口管理,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为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推行职级制的同时,高中学校全部推行校长责任制,农村学校明年开始推行聘期任职制,真正实现学校人权、事权、财权三统一。区教育局下放权力,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着力增强校长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培养一支学术型、研究型、专家型骨干队伍,引领榆阳教育创新发展。

深化教师人事改革促发展

针对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2014年,我区出台了《榆阳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和《榆阳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细则》,率先在全市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严格规定交流对象为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现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以上的优秀教师。其中带完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中九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的教师必须跨校交流;教学骨干、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在城区划设了10个交流片区,在乡镇划设了6个交流片区,统筹全区推进优秀师资力量在城区内部、乡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2018年进一步完善了交流轮岗制度,全面推行正向交流,建立自主交流、骨干交流、挂职交流、对口交流四个机制,严格实行薄弱学校教师不得向优质学校交流,农村教师不得向城区交流,普通教师不得参与交流。交流的方向是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交流,城区教师向农村交流。农村中学、中心小学的校长岗位和教育专干岗位空缺,鼓励城区中小学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竞聘相应岗位;城区新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校级领导岗位空缺,鼓励城区学校副职和中层干部竞聘相应岗位。凡交流轮岗的对象,经本人申请,学校和教育局同意,均可在片区内学校自主交流。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本人不主动交流轮岗,区教育局将硬性指派交流轮岗。每次交流期限为三年,交流期满后经本人申请,流出学校同意,区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参加下一轮交流。建立健全了考评激励机制,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交流的教师,年度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交流教师在交流期间年度考核出现一次不合格等次,不得返回原学校任教,区教育局将重新调配其任教学校;交流期间,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者,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交流到农村的城区教师,交流期间享受当地乡镇教师交通补助;参与轮岗的校长,年度考核出现一次不合格等次者,免去其校长职务。改革实施几年来,先后有300多名优秀教师和校级领导参与了交流轮岗。交流轮岗人员为流入学校输送了教育新理念,带去了教学新方法,极大程度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提升

为彻底打破学校封闭办学机制,促进校际资源共建共享,建好学校联动发展的“立交桥”,2015年起,榆阳区在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发展共同体办学模式。组织、编制、教育、人社、财政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行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在试点组建市七中和青云中学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区全面推开此项改革,两年来共组建了31对发展共同体,城乡小学推行“1+1”,城乡中学推行“1+N”共同体办学新模式。共同体内部实行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师生交流、督导考核和效益联评“六个一体化”运行机制。共同体学校成立管理委员会,优质学校校长任委员会主任,薄弱学校校长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不同工作部门,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委员会实行主任负责制,统筹负责共同体建设规划、决策部署、资源整合、内部管理等工作。委员会统一制定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广泛开展师资交流活动。三年内优质学校所有没有农村从教经历的教师必须在薄弱学校任教不少于一学年,薄弱学校所有教师必须在优质学校交流培训不少于一学年。优质学校教师评优树模、晋职晋升、提拔任用,必须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共同体内部建立年级、班级、教研组、备课组四级共同体,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示范教学、观摩学习、质量监测等活动,定期选派学生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区教育局与共同体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年一督导,两年一评估,三年一考核,在常规管理和办学效益评估上,实行捆绑式一体化考核。推行此项改革后,全面盘活了学校资源,共同体学校实现了学校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携手共进,薄弱学校提升迅速,成效显著,稳住了农村生源,分解了城区压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全面推行区内学校共同体办学体制的基础上,2018年榆阳区积极推行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市一中与衡水中学建立联盟发展共同体,全面引进名校先进管理经验、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加快推动校际融合发展。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促动能

为了彻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3年我区出台了《办学行为规范和办学行为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严格限定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家庭作业数量、学期考试频次,取消了小升初毕业考试。制定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了薄弱学科质量监测机制。每年对所有学校体音美和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进行一次抽样监测,抽测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2014年全面推行每周星期三下午“无课日”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自己喜爱的兴趣社团,发挥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兴趣爱好;建立了素质教育展示和实验教学两大监测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素质教育和实验教学监督考核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考核测试学生体质体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彻底改革了中考体育测试和实验考核方式;通过上述举措,强化了薄弱学科,推进了素质教育,推动了基础学科均衡发展。2015年以来,全面推行“四评三测”民主评议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两代表一委员”、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教育工作评议会,通过公众微信服务平台、行风建设网络平台和电信服务平台,每年开展一次教育系统政风行风测评、学校工作满意度测评和最满意学校评选活动,全面推行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教师访家长“三评一访”活动,各项测评结果作为学校、校长和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切实规范了办学行为。

在改革的强力推动下,榆阳教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和全方位提升,2013年顺利实现“双高双普”,2015年以最高分建成省级教育强区,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2018年承办了全省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教育质量逐年大幅攀升,综合实力挺进全省前列,社会声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榆阳的骄傲、榆林的光荣。2018年榆阳区召开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会,出台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6个配套文件,描绘了教育事业宏伟蓝图,确定了二次创新的奋斗目标和改革攻坚任务,榆阳教育必将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