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相对而言,“互联网+”并不是晦涩的学术化概念,而是融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概念。本文将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内涵以及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微载体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相对而言,“互联网+”并不是晦涩的学术化概念,而是融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概念。在当前信息技术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机遇下,“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内涵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经济行业中提出的,其主要的内涵是将“互联网+”融入经济组织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但是伴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并促使我国社会各方面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在教育行业中的融入时间相对较晚[1]。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标准化、统一化的“互联网+”教育理念,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行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与运用,社会中的互联网信息软件正在不断普及。部分软件也可以用在教育行业,例如,微信、微博、QQ等软件,给我国教育行业的“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强大契机。当前,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对网络文化传播的需求不断提升,导致了“互联网+”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主流思想工作,更是为学生传播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普及,高校里更多的学生都拥有了智能化手机,与此同时,高校的WIFI也已经覆盖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学生的业余生活在不断丰富,手机成为其主要社交、娱乐工具之一。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育工作要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相关培养计划。互联网就如同一张大网,网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学生在网络中会接触到各类繁杂的思想,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当前时代发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抢占互联网信息化的先机,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段,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性,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喜欢新鲜事物。由于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使得他们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之一。在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的当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高校学生喜欢的手段,不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能够主动制订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下来。学校在此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微载体,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时将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新媒体的手段展现出来,要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喜好进行有机联系,不断增加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教师在丰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同时,要让“互联网+”微载体变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3.有利于实现教育工作的交互化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即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接受能力。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微载体,充分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以及信息化的手段,主动去观看、了解德育教育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的枯燥,而且还切实杜绝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随时随地发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到微载体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自身的微载体教学思维。在实际工作中,要想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高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应秉承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四有青年”[2]。日常,教师与学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资源,学会筛选互联网信息,让多样化的信息为己所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的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切实转变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状况,转变传统教学课堂中枯燥沉闷的现象。高校要将智能手机以及电子移动设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流程中,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要引导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问题做到不回避、不压制,主动接受,细心分析。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开创一个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高校教师应该坚定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断拓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尊重学生、认可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思想情感浸染[3]。教师想要切实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微载体的优势,将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软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遇到的知识或问题,利用“互联网+”微载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解惑,一定要将学生的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出成效。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宣传号、手机QQ群等微载体,将“互联网+”与各种信息手段进行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收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耳濡目染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

3.科学控制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提升思想政治微载体效率

高校要想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效率,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就必须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领域,使学生在多方面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符合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在开展“互联网+”微载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高校特色教育及品牌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新媒体信息化的平台,将学生、家长、学校三者进行有机互联。教师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并将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融入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的“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定期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发布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歌曲、小说推荐、文章等。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自如发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观点,不断开展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搜集,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互联网+”微载体的形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高效化,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先进化。

结 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利用微载体的形式进行创新。“互联网+”微载体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能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他们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转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一性弊端,实现了思想政治学习的交互。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要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开展思想政治知识学习。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不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内容的同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效率,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迪丽米热·穆普图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年第9期。

[2]李化:《“互联网+”趋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价值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8期,第52-53页。

[3]王玥极:《基于“互联网+”情况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知识文库》2017年第3期。

[4]杨春、陈晓旭:《“微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33卷第5期,第102-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