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四要素。主体协同性、客体中心性、介体可靠性和环体支撑性是“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机制的主要内涵。这一机制是实现思想政治全过程教育、建设思想政治价值共同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知行合一,以及拓展思想政治知识网络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形成带着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关键词】四位一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就必须增强亲和力,提升工作针对性。

教育主体(掌握教育内容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方法、路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自组织性)、教育环体(支撑条件)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四要素。因此,增强亲和力和提升针对性需要构建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为联结学校和学生的可靠纽带。

1.增强主体协同性,实现思想政治全过程教育

如何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强化实施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系统化、系列化,有效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使精神内核得以延续传承、不断深化升华。一是形成部门联动机制。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教育工作研讨会,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整合合力,从供给侧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二是将思政教育与辅导员思想教育相结合。选取部分课程作为试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将案例带入课堂之中,形成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共上思政课的工作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将带着温度的教育管理带入课堂之中。三是拓展通识教育讲坛的影响力。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的丰富内涵和魅力,引导学生把价值塑造变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使本科生教育成为一个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开拓进取,担负起重建社会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

2.明确客体中心性,建设思想政治价值共同体

长久以来,“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模式、“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会高一些”的假设、对“问题学生”的重点关注等,随着一些学生事件的发生,要求教育主体要深入现象,重新审视并重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关注个体成长的需求。实质性开展深度辅导,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过程,纵深化“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育本真。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个人特征、高校学生工作的环境特征、学生学习的生活状态、学生心理认知发展需求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深度交流的效果。深度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力和生活目标的提升。努力搭建各类平台,增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努力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志向提供不同的教育,在这些教育的过程中赋予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努力的方向和追求,同辈互助方面建立“班级互助一帮一”“社会工作沙龙”“少数民族学习互助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可以使参与者充分运用小组动力,汲取他人经验,不仅要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改变行为的目的,更要起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价值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有效实现“思想实验互动”,发挥教育积聚溢出效应。大学生同辈群体是年龄相近、志趣相投、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接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个体,通过对人才培养规律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审视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努力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在全员、全方程、全方位育人中推进“因材施教”,在每一名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将学业成长和未来发展、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3.强化介体可靠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和实践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体现。要强化介体可靠性,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搭建思想理念传递的平台,弘扬青春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化为他们行动的力量。

要更好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一个较统一的、同时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系,使学生永远保持自信心、好奇心和进取精神。带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尝试搭建各类师生互动平台,努力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在应对青年的精神诉求、思想困惑和利益诉求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邀请知名教授等与学生分享成长经历,促进青年学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同龄人的深度交流中感受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以及处事情怀。

要超越传统课堂限制,在教室、校园、国内、国际以及网络和成长社区等方面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全面育人,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天然互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打造“互联网+”的育人工作模式,拓展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实现传统文化宣传、校园文化宣传。

4.再造环体支撑性,拓展思想政治知识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事、时、势决定了思想政治知识网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拓展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加强知识建设,逐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

在思想政治知识网络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共同价值体系是连接学校目标和学生愿景的中枢系统,需要体现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以情景知识、学习者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等实践性知识为主,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并通过反思阶段予以有效构建,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多方位的思考、多角度的教育叙事、多领域的社会实践予以培养。

“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路径的探索,坚持教育主体文化熏陶育人、服务支持育人、管理规范育人、教育引导育人是前提;探索设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激发教育客体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基础;注重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手段方式的选择,创新教育方法,明确教育目标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内容的承载性,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搭建桥梁,通过教育介体保障教育效果实施是方法。构建“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机制,能够有效树立优良校风和学风,能够有效提供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能够有效拓展管理半径,形成带着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立仁等:《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卷第4期,第99-103页。

[2]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8卷第1期,第45-60页。

[3]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BERTELSMANN,1977。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43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