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工程,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技能,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故此,现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正在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迈进。为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等状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了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路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素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之径,而幼儿教师正是学前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幼儿教师的素养会直接影响学前教育质量,乃至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探索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之道,使其满足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契合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驱动下,国家对幼儿教师综合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乃大势所趋。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针对人才培养不足之处,准确定位改革路向,把握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效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笔者选取××市30所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以入园实习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实习状况为调查内容,通过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实地采访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找寻时下高校学前教育大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延伸得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疏漏之处及薄弱环节。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得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大学生在基础教育理论知识(儿童教育心理知识、综合文化素养)水平上的合格率为75%以上,艺术技能(音、舞、美、手工等专业技能)水平上的合格率都达到70%以上,教学基本功(板书、口语、书写等)水平上的合格率为65%以上,但教育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策划组织、幼儿保育工作)合格率仅为45%,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等思想精神层面的合格率仅为55%,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合格率仅为40%。可见,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管理能力及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方面有待提升,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度等有待强化,艺术教学能力有待增强。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上所折射出来的问题,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则在于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育失衡”“学用脱节”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分侧重于就业导向,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学前教育普遍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皆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根本。诚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理应将行业岗位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向。但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且该专业学生就业中所面对的是身心皆极为稚嫩的幼年儿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倘若仅仅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就业需求作为教学归旨,不仅偏离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归旨,更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譬如,有些高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率,将学生包装成就业单位喜欢的样子,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发展空间与全面发展平台。高校完全按照行业需求排兵布阵,学生依循就业方向规划学习进程,学生俨然成了就业指挥棒下的顺从者,由此,必然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健全,如组织策划能力、沟通能力等发展动力不足。

2.过分强调艺术技能教学,忽略了艺术教学的延伸性功能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将艺术类课程占据主体地位,有些学校直接将钢琴、舞蹈、绘画、手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这种以艺术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受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误解,认为幼儿教师就是教幼儿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另一方面,则在于很多幼儿园在幼儿教师的招聘上都将艺术技能作为主要考核标准。毋庸置疑,艺术技能对于学前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若以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的优劣、多少为教学指标,就会缺少对学生深层次的引导。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艺术活动,促使孩子增强动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才是幼儿教师开展艺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3.注重课程教学能力的考评,疏忽师德的考核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考评学生的学习状况时,以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主要考评点,而疏忽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及师德状况的考核,也没有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考评制订系统的评定体系。例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技能类比赛中,以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活动组织能力、活动表现为测评标准,忽视了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观念意识等要素,而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的师德与专业知识、能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路向

1.以人本理念为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学前教育的人才,幼儿园教育、儿童早教等学前教育形式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育人才,更需要给予幼儿以关心、爱护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会开发、组织各项幼儿活动的创新型人才。而强技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校教育的完善,更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意识,形成个性化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基于行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人才培养上,基于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既强调市场性,又凸显前瞻性,确保人才的培养适应于未来市场发展需求。第二,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着各自特有的闪光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放大自身闪光点,从而提升其自身价值。第三,强调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既要凸显本专业特色与学校办学的优势,更要基于人本理念调整学前教学内容,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2.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教学时间,推行“3+4”学期组成模式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应在大学四年时间内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3+4”学期组成模式中,“3”指专业学习前三年以职业唤醒——专业能力——素质养成为主线,均匀分配教学重点,避免教育失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指将第四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就业创业指导——定岗实习,职业适应——实习总结,定位发展方向——就业或创业。

(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素养,推动实践创新

教学方法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驱动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人文理念与实践创新贯穿其中。如,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营造现实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第二课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创办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发挥创新才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比赛项目的磨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此外,“校”“园”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之中的教学形式,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牵引下,可进一步拓展“校”“园”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对此,高校可与实习幼儿园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高校与幼教机构共同开发项目课题,学生通过在幼教机构的实习活动,实地调研探索,完成课题研究,在课题项目的研究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此外,要搭载“校”“园”合作平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可在每学期中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到幼教机构中实践学习,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以专业标准为准则,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与闪光点。科学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优势增长,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激发其自主性与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他们的评价可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该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指南,更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专业性标准。基于此,高校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例如,构建“学分制+技能证书制”的评价体系,以学分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以舞蹈、钢琴等技能证书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致力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可以建立“学科学分+品行学分”的评价体系,学科学分由学生学科成绩而定,品行学分则由学生日常表现、德、智、体、美各项综合发展状况而定,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共同评定,促进学生在学习学科文化的同时,注重良好道德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构建“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又兼顾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校内评价包含上述学科成绩、技能水平与品行状况,而校外评价则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会增强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避免学生对实习持有应付心理,还提升了实习的实效性。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各项素质评价的统筹兼顾,在评价体系的约束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结 语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学组织者,更需要有着综合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学引导者。因此,现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朝着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改革演进,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秋:《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及运行机制现状研究》,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7。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6期,第110-112页。

[3]曾彬:《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1卷第1期,第125-130页。

[4]张世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与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第27卷第3期,第6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