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背景下,廉洁话语教育作为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方式,兼具了教育导向、教育约束、社会凝聚三个功能。其主要通过廉洁教育环境建设实践、教育实践、群体实践三个维度,对应宣传标语进校园、廉洁语料进课堂、廉洁话语进社交媒体三个语言教育实践路径,系统构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下的廉洁话语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廉政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 廉洁教育 廉洁话语 功能 实践维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的趋同性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文化已经被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对于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中国来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和平崛起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赋予廉政文化建设的崭新意义。高校廉洁教育以课堂教育教学为载体,将廉政类法律、法规、政策以常态化教育形式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交友观,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和文化氛围。在大学生中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其发扬光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是腐败现象防微杜渐的基础工程,是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核心要素,更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

1.防微杜渐,清廉始于教育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提供思想基础,为学生信念养成提供充足的正能量。廉政文化能够促使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的养成,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价值观,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既形成大学生廉洁意识,又能将意识外化成自觉的廉洁行为。二者目标一致,内涵一致,相辅相成。

2.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双要素

高校德育体系建构是高校德育体系构成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作用形式。当德育环境中的价值导向、德育氛围和受教育者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一致时,就会大大提升德育体系效能。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是新时代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文化育人的角度,还是从行为养成的角度都具有方向的一致性。将传统伦理教育更新、扩展到法治教育层面,以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为双重支撑点,无缝契合,创新构建高校德育体系,培养具有廉洁职业观和自觉廉洁行为的高等人才,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基础。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廉洁话语教育功能

廉洁教育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行为体现,主动促使廉洁话语向廉洁教育话语转变,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合理植入廉洁话语,有效发挥廉洁话语教育功能,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聚合一体的核心标志。

1.话语、话语体系与廉洁话语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研究可以看作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话语”与“言语、语言”不同,它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性和役使性的社会力量,“话语”的应用更倾向于将文本语言与“话语”的社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

话语体系是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是人类交往行为中由交往主体通过语言符号建立起来的表达与接受、解释与理解、评价与认同等多重认知关系。话语体系属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和影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国情和发展道路,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和思想体系,形成了解释和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诉求、表达方式的话语,随之也形成了具有阐释历史意义的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体系形成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建立发展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倡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反腐倡廉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主流舆论的广泛赞同。而与之相应的廉洁话语也已成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更能使我们对特定社会及政治现实的同步形成认知,通过廉洁话语更直接导入意识,从而避免了一些直接感知行为的误区,必然会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价值底色增光添彩。

2.廉洁话语的教育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

廉洁话语传递着廉政理念、知识、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校园风气具有导向作用,特别是用语言解析如“制度”“廉政”“猛药去疴”“治病救人”等,都大力传播了反腐倡廉制度,宣扬廉洁做事的思想理念,褒扬廉洁奉公模范,谴责腐败分子,传递了对廉政行为的肯定和贪腐行为的否定,从而影响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廉政行为是社会肯定认可的、正确的、光荣的行为,而贪腐行为是社会排斥的、错误的可耻行为,从而树立廉洁价值观,践行廉政理念。

(2)教育约束功能

廉洁话语将廉洁做事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使其形成“廉洁光荣,贪腐可耻”的价值观,这种观念是一种软性约束力量,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觉廉洁奉公,排斥腐败,不想腐,不愿腐。廉洁话语中所包含的类似于“惩治”“零容忍”“打虎拍蝇”“法规”“监督”等具有社会内涵的词汇,在教育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敬畏感,这种约束是种外在约束,刚性约束。

(3)社会凝聚功能

廉洁话语一直在传达廉政文化的信息,用具体语言影响学生廉政文化观,使他们养成了廉政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他们会选择和自己思维、生活习惯相同的人在一起。廉洁习惯引出廉政文化认同,形成廉政文化信仰,廉政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此。当“中国梦”“尚德”“重法”“强大”“和谐”“复兴”等词汇出现在大学生的课堂、社交圈,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共同廉洁信仰之下的信心凝聚力,而大学生的信仰凝聚力正是廉政社会凝聚力的基础。

廉洁教育话语实践的三个维度

1.宣传标语进校园

廉洁教育校园软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标语文化的熏陶,以廉政文化为内涵,以廉洁话语为载体,并将其践行于校园标语具体的语言表现中。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宣传标语进行语料采集,并选取典型语料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表:

表中标语语料多集中在宣教引导、提醒激励、示范榜样、另类等四个方面,语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词依次为“德”“廉”“诚”等。这些词汇的宣传运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宣教作用,在校园随处都可感受到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廉洁教育话语引导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廉洁向上的话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进取心,使其树立廉洁信念,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发扬传统廉政文化的同时,廉洁话语新的表达形式层出不穷,类似“精致姑娘,不羡白富美,善思致用任方圆”等语句既传达了廉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体现了大学生的时代感,以新的标语话语形式诠释对廉政文化的理解,营造出更鲜活、更生动、更接近大学生生活的廉洁教育环境。

2.廉洁语料进课堂

反腐倡廉工作要从源头做起,课堂教学是对廉政文化进行诠释和普及的最直接方式,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立,还是特色廉洁语言的使用,都有明显优势。

以高校思政课堂为例,课程本身蕴含了极丰富的廉政素材,本身就是廉洁教育的最佳实践平台。尤其是对典型廉洁教育语料的教与学,通过师生之间相互的廉洁话语信息交流,将廉洁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下文是一段高校思政课堂的语料:“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提出历代王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表示对‘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担忧时,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以“人亡政息”一句为例,它批评的是一种官僚腐败风气。好的举措、风气没有坚持下来,半途废黜,最终使腐败滋生,国家政权灭亡。如,亡:失去、死亡,息:废、灭,这些重点语词的释义触目惊心,刻骨鲜明地体现出国家对贯彻清廉反腐改革思想的决心和力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些语料进行深入阐释讲解,能对学生产生刻骨铭心的廉洁教育效果,同时在学生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也促成了廉政文化官方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化。

3.廉洁话语进社交媒体

大学生的社交具有范围广、途径多的特点。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当代大学生除了必要的传统社交,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交媒体中,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介,成为大学生传递与接收各类信息、表达自我、参与社交的重要途径。

大学廉洁教育应积极以社交新媒体为平台,大量投放廉洁教育语料素材,用廉洁话语传递廉政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廉政时事,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QQ等发表观点,以此参与廉洁教育活动。社交新媒体开放的语言交流方式,更利于大学生主动适应廉政爱国的文化氛围,对自己认可的廉政文化信息,用具有积极态度的廉洁话语去表达观点,并同时借助于公共社交媒体圈获得批评或点赞支持。并最终外化于行为。以某大学生微信群中发起的“我的中国梦——勤俭正能量”主题讨论为例,在学生发表的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和短语是“使命感”“责任感”“廉能兴国”“拒绝攀比”“恒久力行正能量”。其中“使命”“责任”“廉能兴国”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振兴的一种态度和认识,“拒绝攀比”“恒久力行正能量”表达了学生对廉洁行为的理解与支持。当代大学生这种以新媒体为平台的语言社交方式,恰恰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廉政官方话的认同,通过对廉政官方话语的主动理解,将其解析为自己的廉洁话语,同时还趋向于行为实践,廉洁育人效果卓有成效。

结 语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创新,国家层面的廉政话语也不断地反映新的廉政文化内涵。因此,高校廉洁话语教育必须在已构建的实践体系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通过更有效的语言教育方式,走进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廉洁意识,坚定他们的廉洁信念,真正实现廉政育人。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第148-149页。

[2]董红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的聚合效应与同构路径——以生态管理理论为视角》,《廉政文化研究》2016年第3期,第87-89页。

[3]林楠:《论廉政文化建设的三个实践维度》,《学术探索》2013年第3期,第31-33页。

[4]于琴:《当代中国廉政话语建设研究——以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廉政报道为例》,《社会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第182-193页。

[5]钱耕耘:《廉政文化进课堂初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陕西教育》(高教)2014年第7期,第34-35页。

[6]公维余:《大学生微信社交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河西学院为例》,《河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91-95页。

[7]张大方、姜萍萍:《当代大学生勤俭观状况的调查与反思》,《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132-135页。

[8]于琴:《廉政话语与公众话语同频共振奏强音》,《人民论坛》2017年第4期,第54-55页。